沪投5000万只贝壳修复海底生态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11:14 

昨天上午9时30分,上海近岸芦潮港海域两艘悬挂“保护海洋生态,造福上海人民”、“海洋生态修复生物投放”横幅的沪浦渔49627号、48920号投放船,首次启动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贝类投放示范。市海洋局副局长沈依云表示,将连续一个月向本市近岸7.5平方公里海域投放贝类200吨、近5000万只贝壳,目的是修复海底生态系统,恢复海底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海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据悉,近年上海近岸海域污染趋势加重,这次投放的本地贝类学名分别为四角蛤蜊、焦河蓝蛤,按1∶1比例科学混合,能慢慢吃掉海底重金属、污染物和底栖生物等。将计划未来一个月内连续投放四角蛤蜊逾2300万只,投放蓝蛤逾2200万只,并栽培坛紫菜等海藻面积近万平方米。

“投放的贝类必须是活性良好、无残缺损伤、存活率高、符合规格的,并要在海里均匀播散。”投放项目负责人韩杰告诉记者,在本次投放前,本市已经开展了贝类、虾类和海藻等放流、栽培和跟踪监测等工作。“上海海域环境受长江径流、钱塘江径流、苏北沿岸流和沿岸排水的共同影响,近海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环境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恶化。”因此,今年年初已在本市海域投放了250多万尾抱卵脊尾白虾,“跟踪监测显示,年初的投放显著修复了海域白虾的密度,并已成功产出子二代,海里小虾数量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加。”

这些修复海洋生态的投放会有什么实际效果?昨天当地渔民惊喜地告诉记者:“今年捕捞到的小虾米远远多于往年。”据了解,在此次规模性投放贝类前,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已经对贝类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论证。

据透露,在本次规模性投放贝类以恢复本市近岸海域原优势种群、提高生物多样性后,今年9至10月份,本市还将建立大型不育海藻生态修复示范区,选择耐低盐度和低光照的大型海藻——坛紫菜进行生态修复……
查看全文:http://sh.eastday.com/m/20130610/u1a744870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