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威海是天然的海洋游钓天堂,然而,游钓在威海的海洋产业链中,却一直是不起眼的薄弱环节。游钓威海,曾有过怎样的尴尬?沿海渔业企业、渔村又进行过哪些探索?记者跟随专家考察威海游钓产业规划时,对此进行了采访。
尴尬之旅
游客想海钓租不到船
到威海度假,到威海钓鱼,已成为外地游客进入夏季后的一个出游选项。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却不得不面对无处下钩、无艇出海的尴尬,甚至出现了“在威海买鱼竿,到别处去钓鱼”的怪现象。
5月22日,在高区小石岛海域码头,记者看到7名从北京来威海钓鱼的游客。钓鱼迷王进杰正在整理鱼竿。他告诉记者,每年4月以后,他和妻子每个月都要来威海一次,他痴迷于来威海钓鱼,妻子则迷恋威海的海草房和海鲜,来了之后都会在威海各市区住上3天左右。王进杰说,来威海的人多数都想出海钓鱼,但是现在不知道哪里能租到船。“这次来又有3个朋友特意拜托我代购鱼竿,准备去北戴河钓鱼。”王进杰说,来威海游钓的3年中,自己代购过上百根鱼竿。
多数养殖海域禁止钓鱼
和王进杰一起来威海钓鱼的马跃,给记者讲述了一次在威海钓鱼的尴尬经历。马跃告诉记者,2010年,他和朋友特意购买了橡皮艇,专门从北京拉到威海某海域钓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橡皮艇划入海中,开始了快乐的钓鱼之旅。
他们划着小船钓鱼,带着酒精锅,准备就地取材,做一顿丰盛的午餐。结果,垂钓不到一小时,岸上就有人呼喊他们,阻止他们钓鱼。王进杰和朋友兴致正高便不予理会,谁料,半小时后他们遭遇了“二踢脚”的袭击。一伙人向橡皮艇的周围投掷“二踢脚”鞭炮,致使小船周围水花四溅,将两人的衣服全部打湿。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拨打110求救,在民警的帮助下,两人终于上岸。
马跃说:“威海是个天然钓场,很多朋友都喜欢来威海钓鱼,但是大多数海区都写着‘禁止钓鱼’的字样,这让他们望而却步。”后来,经人介绍,他们只好选择到付费海区钓鱼。
现实之困
租船不易 无奈临渊羡鱼
在威海,游钓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目前,因为游钓并没有纳入产业发展链条中培育,市区缺乏规模的、规范的游钓场所,而外地游客的这种尴尬,本地海钓爱好者感受更深。能租到船出海钓鱼的市民多是经营钓具店的老板,多数市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租船。无奈之下,只能在码头周边的付费区域甩甩竿,钓几条小鱼。
市民刘先生是个钓鱼迷,每到周末,都要约上几个钓友,一起去钓鱼。他说:“守着大海,却不能到海上去钓鱼,就像守着金元宝,就是没钱花一样。”刘先生说,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邀他出海钓鱼,他立马就答应了。朋友是某钓鱼QQ群的成员,也是一名钓鱼发烧友,8个人租了一条船出海,在沉船区域钓鱼。因为太专注,中午都顾不上吃饭。后来船上有位朋友用酒精锅直接熬鱼,那种鲜美的味道让他至今难忘。“此后,我就天天期盼着朋友能约我出海钓鱼。参加过几次之后,我便组织不同的朋友出海,现在我们的圈子都是钓客的圈子。”刘先生说,现在出海钓鱼的人虽然有,但毕竟是小打小闹,人数不多。
探索之路
渔船摇身一变成游钓船
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威海,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半岛区域形态,也是一个适合岸矶钓、滩地钓、近海船钓以及深海船钓的游钓休闲城市。海洋游钓是本市海洋休闲旅游的核心产品,也是休闲渔业的龙头产业。
推进海洋游钓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游钓产业的引导和市场规范,对于我市的“蓝色经济区”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意义。目前我市不少企业已经积极投身游钓产业的发展浪潮。
5月22日,高区小石岛码头,西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正在利用老旧捕捞渔船改造“海上餐厅”。7名工匠正紧锣密鼓地在捕捞渔船的基础上搭建就餐平台。西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经理毕庆年告诉记者,他们将原来的捕捞渔船改造成观光渔船,主要用于游客在海上游钓、烧烤,船上的船员则“变身”导钓人员,专门负责给游客传授“钓鱼经”。“船上的船员有了新的工作,还不会扔下自己的‘老把式’,今年开始试验一下经济收益,如果利润可观,还会将另外一艘捕捞渔船也加以改造。”毕经理说。
人工鱼礁给鱼群安家
5月22日,记者在小石岛海域码头看见,10多名从深圳来威海旅游的游客在跟码头上的渔民咨询小石岛海域钓鱼地点的分部。游客李海明说,听朋友说小石岛有人工鱼礁,人工鱼礁附近汇集了各种鱼类,自己前来“踩点”。
毕庆年告诉记者,2006年3月16日,西港水产公司正式被批准为“山东省人工鱼礁示范区”。“建设人工鱼礁,就是通过向海中投放钢筋水泥构件、石块等构造物,营造与自然鱼礁类似的海洋生物生活环境,让其在这里栖息繁衍,其实就是给海洋生物建房子。”毕庆年一边解说着,一边给记者播放公司的水下录像资料。录像显示:投放人工鱼礁后,海洋底栖生物恢复和生长速度明显加快,鱼虾贝类和海参等逐渐在礁区附近“安营扎寨”。
“实践证明,通过建造鱼礁,增殖海藻,投放鱼、虾、贝、参苗种,有效改善海区生态环境,形成‘海洋牧场’,起到增殖和保护资源为游钓产业创造了厚厚的‘家底’。”毕庆年说,这样以来,游客来威海钓鱼就有鱼可钓了,人工鱼礁就是起到固定鱼群的作用。
和西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一样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和海钓基地的还有很多企业。在威海德明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谢连德利用废旧公交车厢作为“人工鱼礁”,投放在海湾中,给鱼群一个安定的“家”。为了环保,在车厢下水之前,该公司组织员工将所有车厢上的油漆全部打磨掉。“我们在发展休闲渔业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环保细节。”谢连德说。
在刘公岛景区,记者看见游钓码头已经建成,游艇和游钓船可以沿着码头停泊。刘公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戚鹏告诉记者,岛上的旧营房已经充分利用改造成客房,以后来刘公岛旅游的客人不再是参观游览,而是转变成度假,在度假的过程中可以在岛上的游钓点钓鱼,亲近大海。“我们会留住来岛上旅游和度假的游客,从而壮大和发展游钓产业。”戚鹏说。
专家之言
游钓威海,大有可为
游钓在威海的发展虽然已经萌芽,但多数人感觉仍是新鲜事物。海洋游钓产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概念?全国游艇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王依欣认为,海洋游钓产业,就是风靡世界的休闲渔业,是集渔业活动、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
“威海发展游钓有着独特的自然优势。”王依欣说,其实,威海目前也在探索着由传统渔业向海洋休闲产业的转型发展,比如,赶海、渔家宴、海上游轮等项目。在高区小石岛码头,当王依欣看到西港旅游服务公司的部分休闲项目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西港的实践只是威海探索游钓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在王依欣看来,休闲渔业旅游实际上主要就是通过对休闲旅游活动的组织,在游客参与自驾船、动手采集、自己垂钓、现烧现吃、鲜活品购物等活动中实现服务交易,从而达到了提升附加值的目的,所以,游钓产生的产品价值绝对不会少于等量鲜活鱼及养殖物产生的价值。
王依欣认为,作为休闲渔业的一种载体,海洋游钓业是海洋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体验型、竞技型转变的有益尝试,也是一个逗留时间长、重复消费率极高的休闲产业链,更是城市人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海上休闲方式。游钓业所带来的关联效益不可低估,比如休闲船艇、公共码头、导钓服务、钓饵钓具、鱼拓文化、渔家客栈、海鲜餐饮、海鲜购物、赛事展会、海景地产等,这些都构成了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的系统产业链,从产业所能形成的多赢功用来看,这是任何其他一般旅游项目所不能替代的。
从威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地理优势看,发展游钓业前景十分广阔,应该大力推动游钓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外地游客爱上威海……查看全文: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479742.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