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涂三宝

海涂三宝

来源:乐佳泉   发布时间:2015-05-20 17:12:50 

“挞”弹涂

弹涂(lu)是六横人的叫法,又称跳跳鱼、弹涂鱼,是一种两栖鱼类,黑乎乎的,身上布满小小的白点,退潮后喜欢在海涂上打洞、活动,也能用两侧的鳍“爬”上岸边生活一阵时间。过去六横人很少吃这东西,谁家请客也不会把弹涂鱼端上桌来,因为嫌它样子难看。抓到它后,如果数量多就卖给“行贩”,让他们贩卖到外地去。而过去最常见的一种捕捉方法,叫“挞弹涂”,非常有意思。

我小时候,经常在六横的海塘上看到有人斜挎着“背箩”,肩上扛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顶端绑着鱼线;与别的钓鱼线不同的是,上面没有浮子,下面也没有坠子;鱼钩共有八枚,分不同方向捆扎在一起。

与其他钓鱼者还有一个不同之处是,人家钓鱼都是站或坐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等鱼上钩,而他却是扛着工具来回走动寻找目标。当发现弹涂鱼在海涂上悠闲地打滚、嬉戏时,“挞”弹涂鱼的人会飞快地甩出竿子,此时,鱼线连着八枚鱼钩“嗖”的一声飞了出去,“啪”!不经意间就落在了弹涂鱼的身后,还没等鱼反应过来,渔翁手一抖,竹竿借助弹力往上一弹,鱼线往里一拖,鱼钩即刻钩住了弹涂鱼的肚子,说时迟那时快,一条弹涂鱼被甩上了岸。这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娴熟而连贯,没有一定的经验和臂力是很难完成的,特别是手腕上的动作更是非常有讲究,既要甩得稳,又要提得恰到好处;弹涂鱼被甩上来后,钓鱼者将它从钩上取下,稳稳地放在背箩里。当你看完这一系列的动作后,你肯定会说,这确实不是在“钓”弹涂鱼,用“挞”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挞”弹涂的人不喜欢别人看他操作,怕惊跑了鱼,所以小时候看到有“挞”弹涂的,只能识相地在远处观望,万一惊跑了弹涂鱼,那是要被呵斥的。

“钓”涂鳗

涂鳗又是另一种生活在海涂上的鱼类,黑乎乎的,与弹涂鱼极为相似。涂鳗比弹涂鱼要短,身上也没有白点,个不大,身上裹着一层滑滑的黏液,也许正因为这样才被称为“涂鳗”了。

涂鳗尽管不起眼,但其营养价值却很高,将其洗净清蒸后,会泛起一层厚厚的油,味道嫩滑爽口;据说妇女产后吃了,具有滋阴催奶的作用。

因为涂鳗短而滑,所以极难捕捉,只能采取“钓”了。涂鳗大多生活在滩涂边的小水坑里,或海堤边积满水的石头缝里。钓涂鳗的鱼竿很细也很短,一般两米长就够了,若在海堤边钓就不需要浮子,也不需要特别的鱼饵,只需在海边抓几只小虾或者海蟑螂就可以了,然后将它们扎在鱼钩上。钓的时候,沿着海堤脚慢慢前行,若发现有水特别清的小水坑,就将扎上鱼饵的鱼钩放下去,一般放在距离水面约三厘米的地方,然后轻轻颠动鱼竿,一颠一颠的就像蜻蜓点水一般,让鱼竿的弹力形成鱼饵在水中活动的假象,潜伏在水底的涂鳗以为有猎物送上门,猛地张开大口,紧紧咬住不放,钓鱼者只需轻松地一提鱼竿就行了;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涂鳗生性凶猛而贪婪,直到将它提上岸后还像“戆大”一样紧咬不松口。

“抲”泥鱼

野生泥鱼个头较小,没有养殖塘里捕获的那样头大、嘴大、眼大、骨头粗;野生泥鱼个小,鱼鳞细,而且味道鲜美,特别是六横人用一种“烤”制的方法烧成的,尤其好吃……

过去,“抲”泥鱼确实需要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野生泥鱼喜欢生活在海涂上有些积水旁边又可以打洞的地方。捕捉前,一般先在海涂上用泥巴筑起两道堤坝,每条堤坝约十米长、二十厘米高、三十厘米宽,呈倒“八”字型,下端的出口约八十厘米宽,与网具的宽度差不多;这种倒“八”字型的堤坝沿着海涂间隔十五六米再筑一处,一直筑上六至七处,斜斜的呈梯形排开;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筑这种堤坝的时候一般在小潮汛,海涂上的泥较硬,而且也不会马上被潮水冲毁。这样几天后,等到了大潮汛,潮水漫过堤坝,一些在海涂上的海生物也活跃起来;一会儿,海水又渐渐地退了下去,这时,“抲”泥鱼的人便迅速行动起来,背上“筘篓”,扛着网具,赶往目的地。他们在预先筑起的堤坝口,用网具兜着,因为泥鱼喜欢在潮汐的底部捕捉猎物,所以就沿堤坝顺着潮水来到了“八”字口,不经意间就落入了网内。一处堤坝潮水退下,捕捉完了,捕鱼者就迅速赶到下一处,因为是呈梯形,相距又不远,所以在时间上刚刚能赶上。等到潮水彻底落下去后,捕鱼者“筘箩”里的泥鱼也快满得跳出来了。

(选自《六横如山》一书,有删节)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