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海洋学院院长梁振林专访:人工鱼礁建设需四个方面改进 发挥更高价值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13:30 

中国网511日讯(记者 郑程 寒梅)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网海洋频道记者为践行十八大精神,举行“美丽中国,海疆万里行,走进深蓝威海”的实践活动。今日,记者一行来到了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就我国海洋牧场以及人工鱼礁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等问题,采访了海洋学院院长梁振林。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院长梁振林接受中国网海洋频道记者专访 (摄影/中国网 郑程)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院长梁振林接受中国网海洋频道记者专访 (摄影/中国网 郑程)

南方多为公益性鱼礁 北方则以资源增殖礁为主

梁振林院长告诉记者,现在多半的民众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海洋牧场的概念,时常认为人工鱼礁就是海洋牧场。其实不然,海洋牧场是指在某一海域内,采取人工措施(如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涌升流构造物、营造海底森林等),构建水产动植物的人工生息场,通过吸引周边生物,自我繁殖或增殖放流等方法增加海域经济生物量,以天然饵料或微量投饵为食物,并辅以生物控制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达到增加海域经济生物量的半人工生态系统。而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生态系统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工鱼礁对于海洋生态环境养护以及渔业资源增殖的效果不容小觑。

我国的人工鱼礁建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借鉴日本、美国人工鱼礁发展的经验,在山东、广东等地进行实验性质的投放,由于人工鱼礁的投入规模较小,因此,当时的人工鱼礁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及改善的力度还比较有限,其附带产业的发展更是微乎其微。进入新世纪以后,通过十几年的政府扶持、科研开发的支撑和社会广泛参与,才使得人工鱼礁在全国沿海省市遍地开花。目前,我国长江以南投放的人工鱼礁多是公益性鱼礁,而北方的人工鱼礁则多以海参、鲍鱼等高价值种类的增殖为目的。

我国人工鱼礁发展优势明显 未来需四个方面的改进来实现更高价值

尽管起步较晚,我国发展人工鱼礁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我国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大,从海洋牧场的整体规模上来讲,其发展空间广阔。同时,我国投放的人工鱼礁在增殖放流方面相比日本、美国,周期更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更高,因此我国的人工鱼礁在近些年来飞速发展,其投放数量正在逼近日本、美国。

梁院长提到,人工鱼礁在起初的投放过程中就是基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养护,以及渔业的增殖作用,就目前来看,人工鱼礁达到的效果非常好。这对于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不乐观和渔业资源衰退等都能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未来人工鱼礁实现更高的价值,还应该在科研技术、政府扶持等多方面予以改进。

首先,人工鱼礁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过程要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通过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核算制度,使收益在资源补偿和再生产间合理分配,促进海洋资源有度、有偿、有序使用,实现三大效益统一。人工鱼礁的投放必须严格由科学指导,进行充分的前期本底调查,在投放之前进行海域环境的综合改造,完成生态系统的构建,全方位打造海洋牧场,方可使更多的群体受益。

其次,目前我国现有人工鱼礁的投放者多为企业,其受益面较窄。因此,政府应考虑财政资金向引导公益型海洋牧场建设进行倾斜和转化。使其受益面更广,对近海渔业资源的修复效果更好,保证海洋牧场建设和资源修复事业的顺利发展。

与此同时,海洋牧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优势,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为海洋牧场的建设及增殖渔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示范。

最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公益型海洋牧场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其公益属性,最大限度提高其资源修复效能,是公益型海洋牧场建设的难点。为此应针对公益型海洋牧场的管理进行专项研究,重点研究其投资机制和管理机制。

作为海洋牧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我们期待人工鱼礁未来能够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增殖等多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