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东部:新机遇新挑战,期许东部新作为
(一)
这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迎面而来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以新境界、新作为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推进新发展的时代。立于发展潮头的我省东部地区,这个时代特征尤其明显。
当前,我省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已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扩大内需、提高创新创造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而随着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新的挑战也摆在面前。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产业转移已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并存共进的新阶段。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大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为开拓和巩固在华市场,不断加大高端环节转移力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西方经济持续遇冷,欧美一些研发水平居国际排头位置、实力为行业翘楚的国际大企业,出现严重经营困难,正接受更多来自中国的合作。
我省东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一直居领先地位,凭借优越的区位等条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其产业基础更加雄厚,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优秀人才愈加聚集,具备了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和内在要求,拥有了走出国门并购世界“大鳄”的能力。去年,海尔集团增资收购世界500强三洋的白电业务,控股新西兰白电奢侈品牌斐雪派克,连续第4年在全球白电品牌中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烟台台海集团全资并购法国玛努尔集团,一举成为全球惟一的第三代半核电设备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惟一一家同时具备第二代和第三代核电主管道生产能力的企业,一步跃升为国际核电设备顶端生产商。
对于我省东部来说,新机遇还来自两个国家战略和一个省级战略的叠加效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东部安装上推动发展的“国”字号和“省”字号发动机,不仅具有吸引资金、人才的品牌效应,更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政策利好。
对东部来说,新境界是时之需也。它要求在更大平台、更高层次上谋划企业发展、产业布局,要求一种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敢于小天下的气概。
(二)
以新境界把握新机遇,需要有更宽广的眼界。
先发地区似乎有一个“宿命”:比其他地区先发展得快,也就容易沉湎于自满,在自满中与标兵的距离越来越远,与追兵的距离越来越近。打破这个“宿命”就要打开眼界。青岛“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青岛特色”,烟台以破“满”破“难”为主要内容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打开眼界的生动体现。
打开眼界,就要立足东部良好的发展基础,紧盯国际产业发展新变化,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主动融入世界产业链,并且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在招商的资金来源上,打破地区局限,哪里有适合的产业,就到哪个地区去招商;在招商内容上,坚决摒弃“拾到篮子里就是菜”的观念,哪个产业、哪个环节适合本地发展特色和要求,就引来哪个产业、哪个环节;在合作方式上,不再拘囿于招商引资一种方式,有适合并购、买断的,就当仁不让。
青岛近年来在招商引资中突破日韩两国,不断向香港、欧美等拓展,去年来自香港的到账资金居首位;烟台提出招商引资要“挑挑拣拣”,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后劲四位一体,实施“招大”、“选优”、“引总”、“进智”;东部地区无一例外都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这都是打开眼界后祭出的高招。
打开眼界,在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按照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不仅在国内布局发展,而且要以世界原料为原料、以国际智力为智力、以全球市场为市场。烟台南山集团为做好毛纺产业,在澳大利亚买下牧场饲养绵羊、生产高质量羊毛,在意大利买来世界知名服装品牌,将服装卖到全世界;为发展航空铝材,在国内挖来顶端科技专家,到澳大利亚购买矿山,在美国设置研究分支机构。向洋面海以开放著称的东部,企业家们就应时时处处有这种胸怀和豪气。惟有这种胸怀和豪气,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把握大机遇。
(三)
以新境界把握新机遇,需要有更深远的见识。无论是推动地方发展,还是经营企业,从一定意义上说,拼的就是见识。对一个产业、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产品,谁的见识早、见识远,谁就能抢得先机,占据主动,并赢得发展的后劲。
纵览日韩等后发国家,政府对产业和企业的扶持,是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推手。这要求政府有一双慧眼,对一种新产业的发展有深远见识,一旦瞅准,果决行动,大手笔给予支持。威高集团现在是威海市一家标杆式高新技术企业,去年销售收入165亿元,利税总额26.8亿元。威高原本是一个组装注射器的村办手工作坊,2004年引进海归人才,转型生产心脏支架,但遇到资金等诸多困难。威海市有关部门看到,心脏支架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多年,一旦打破这种垄断,将具有广阔市场和巨大效益。于是他们不以出身论英雄,当即为威高争取各级支持资金500多万元,随后源源不断给予扶持。威海终于栽下了一棵大树,同时收获一片森林——依托威高,打造起一个高端医械产业园。
培育产业,不仅政府要有见识,企业更是如此。在国内企业对研发投入普遍不重视的情况下(占销售收入不到1%),几位大学教师创办的烟台绿叶集团,却对研发情有独钟:创办十几年,绿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高达8-10%。仅为研发一种抗肿瘤药物,攻关12年,直接投入就达1亿多元。深远的见识带来巨大回报。去年,这种抗肿瘤药物销售收入8亿多元,今年可望突破10亿元。绿叶人认为,研发是企业的命根子,投入越大回报越大。
企业深远的见识,不仅体现在研发上,还体现在企业的另一生命线——调结构上。调结构是国家推动产业升级、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需要。对此谁见识早、行动早,谁就能赢得主动,就能推动企业大发展。烟台丛林集团从一家生产水泥的村办企业,发展到生产动车铝材和动车车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秘诀就是紧扣国家调结构的节拍,每次都提前或及时进行转调。
在东部,有许多这样有远见的企业。生产纺织服装的青岛即发集团,不但将海洋生物甲壳元素注入服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以此生产新型止血材料,开始向生物医药领域转型,正在迎来企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春天。
(四)
以新境界把握新机遇,还要有抓铁留痕的落实功夫。任何落实机遇的美好蓝图,如果置而不抓、抓而不紧、抓而无恒,则机遇只能停留在蓝图上,永远无法变为美好现实。
有感于此,青岛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活动,市里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每个县区、每个街镇,则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赶超的目标,深入对比与目标的差距——在眼界上的差距,在抓落实中的差距,围绕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自己的学赶目标,制定赶超计划,以一流工作达标、夺标、创标。烟台将今年定为“工作落实年”,召开全市动员大会,要求在蓝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等八个方面实现突破,在解放思想、高点定位等八个方面抓落实。同时细化考核,以严格的考核督促落实。
走马东部,每个市、每个县区都有自己抓落实的实招——市委书记给全市干部群众写信,鲜明提出“抓落实的最好方法就是一抓到底”;“抓落实抓铁有痕、谋突破踏石留印”,各地区各部门在当地媒体上展开“擂台赛”;许多单位迎门而立的是各部门的工作进程表,一面面小红旗、小蓝旗,将各自的工作进程表露得一目了然,红蓝对比下压力陡生;市委书记遇到属下,遇到投资商,每次都要先问“项目进展怎么样了”,弄得人家躲着走……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大型企业、超大型产业集群、国内国际领先技术在这里落地,在这里诞生。东部在实干中迎着希望走!
(五)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东部沿海省份都在抢抓机遇,而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当前,东部沿海省份都以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备的基础条件,争相为机遇落地准备着。放眼周边,我们没有丝毫放松懈怠的理由。
烟台将参照系定位在全国沿海城市上,并将苏州、无锡定为学习赶超的目标。2012年,烟台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虽高于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平均水平,但生产总值只有5280亿元,低于无锡的7568亿元,更被苏州的1.2万亿拉下一大截;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7.4亿,低于无锡的658.03亿元,更低于苏州的1204亿元。可喜的是,这一差距正在拉近:去年烟台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两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还以17.9%的高增长,远超两市9.4%、7%的增速。
开放是东部的显著特点,利用外资情况,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东部的发展状况。2012年青岛实际使用外资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取得这一成绩的背景是,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3.7%。两相对比之下,我们本应该为这一成绩而喜悦。然而将目光北移,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大连,2012年实际使用外资123.5亿美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地处江南的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1000亿美元,约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一成……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4/15/c_115384388.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