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黄腹地潍坊滨州创新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经济发展既要实现高端聚集,又要兼顾生态环保。作为山东"蓝黄"经济区的发展腹地,潍坊市和滨州市坚持区域发展与产业培植相结合,突出生态效益为先,力促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用创新发展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新产品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浪潮华光一直稳居LED行业的高端。最近,一款可全方位摄像采集的激光红外监控摄像头又一次打破了国外垄断。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铁民介绍说:监控距离做得比较远的可以到三公里的距离,可以用于边防、海洋监控、包括环保领域的监控方面。
在浪潮华光所在的潍坊高新区,产品竞争力不仅来自技术的革新,还有生产成本的降低。浪潮因享受了高新区的设备补贴、降低进口消费税等政策,每年可节省成本近千万元。正因为如此,包括新光源在内的"六新"产业加速向产业制高点攀升,在全市144分之1的土地上创造出了9分之1的财政收入。但也是由于这144分之1的土地,不得不让潍坊做出"退城进园"的抉择。"园"在北部滨海新区,这里承载着潍坊经济转调的最大空间。
潍坊市经信委主任李传恒告诉记者,滨海区因为有广阔的土地优势和各个方面的优势,适合于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所以到滨海去的企业不是因为在城区各种环境制约,或者是节能减排或者是各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种产业化的过程,产业提升。
在潍坊滨海新区,现在每天投入发展的资金已超过1亿元,每3天就有一个项目引进,每5天就有一个亿元项目落地。潍坊用"滨海速度",正勾勒着北部新城未来的轮廓。
同样处于"蓝"、"黄"两大经济区叠加地带,滨州则在用工业"重锤"敲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巨鼓".滨城工业园内的中润纺织刚刚斥资5千万元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气流纺生产线,一开工就引来了半年的订单。滨州中润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崔风江介绍,用电比国产设备省30%,用工能生80%,产值和利润能提高20%左右。
在滨城,纺织、新能源等五大支柱产业都在加速转型,生产设备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分别占60% 和30%,骨干企业的生产工艺60%以上为国内先进水平。相对于滨城的产业提升,位于"蓝""黄"两区主战场的北海新区,则靠引进,在盐碱地上挺起了滨州工业的脊梁。截至目前,签约落户北海新区的园区和单体项目达65个,合同总金额1444.3亿元。"十二五"期间,北海经济开发区将打造一个千亿元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一个五百亿元级冶金建材产业集群,三个百亿元级油盐化工、粮油加工、港口物流产业集群……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4/12/c_115360795.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