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捞海参用上"潜艇" 最大下潜深度为50米
烟台开发区大赵家村海边一派热闹景象,渔民们正好奇地观看一个大铁罐进入大海。这个大铁罐是大赵家村一海参养殖企
业订购的小型“机器人潜艇”,准备在4月后的海参收获季节,代替传统人工捕捞海参。这标志着,“海猛子”以命相搏入海捞参的历史将终结。
“机器人潜艇”亮相开发区传统码头
昨天下午2:00,一艘青灰色,外形酷似炮弹的小“潜艇”静静地躺在大赵家村渔码头上,几名工人正准备用吊车将它放进大海。
记者了解到,“潜艇”长4.5米、高1.6米,重达4吨,海底时速3公里,最大下潜深度可达50米。在潜艇底部,有4只可以折叠伸缩的液压杆,仿佛4只“大脚”,每只脚上均配置了一台摄像头,在潜艇身上,印有“张五一民用潜艇”字样,周围缠绕着密密麻麻的通信电缆,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在不远处的一艘渔船的船舱里,那里是潜艇的操控室,里面装配有监视器,通过视频,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海底的状况,在潜艇前方,伸出一根长约3米的白色塑料管。技术人员解释称,这根像触角的管子是采集海参的重要工具之一。
附近渔村一直沿用传统手段进行海捕作业,即依靠“猛子”(俗称“水鬼”)下海捞海参,对于突然而来的“潜艇”闻所未闻,他们看着热闹议论纷纷。有人说,“潜艇”看上去像一只昆虫,有人说,像一只螃蟹,更有人说,它看上去像一只怪兽。
2:20左右,吊车司机启动吊臂,缓缓钩起“机器人潜艇”将其放进大海。不久,有人在装配有监视器的船舱里喊道:“潜艇”下沉正常,上浮正常,行走正常、海底视线良好,我看到了海参!
在经过数十分钟的初步调试后,一名身高1.7米左右、皮肤黝黑的男子钻出船舱喊道:“‘潜艇’设备功能基本正常!”这名男子,正是“机器人潜艇”的发明者———武汉下岗工人张五一……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4/05/c_115276851.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