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召开新闻通气会,会上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主任通报了2013年度我国大洋重点工作。金建才主任表示,2013年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大洋协会将在国家海洋局的坚强领导下,积极组织实施《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规划》,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积极组织实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经过精心论证,蛟龙号计划于今年6-9月在南中国海、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中国大洋协会富钴结壳申请区等区域开展为期100余天的应用航次,发挥蛟龙号独特的性能和技术优势,获取高质量的深海资料及样品,增强我国科学家对深海大洋的认知程度,培养和锻炼深潜器应用及维护队伍,为蛟龙号业务化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积极推进国家深海基地建设。
二、妥善应对国际海底管理局对我富钴结壳申请区的审议。2012年7月26日,在国际海底管理局通过《“区域”内富钴结壳勘探规章》后,中国大洋协会第一个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交了矿区申请;2013年2月,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和技术委员会通过了对该项申请的审查,并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建议核准我矿区申请。按照程序,法技委的核准建议将提交今年7月份召开的理事大会核准。中国大洋协会将积极准备,妥为应对,力争使我国矿区申请顺利获得核准。一旦该申请获得核准,这将是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的第三块矿区。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金建才主任(摄影/中国网 孙洁)
三、切实做好2013年航次调查工作。按计划,2013年大洋协会将安排3艘综合科学考察船执行大洋任务,调查时间240余天,调查区域主要涉及印度洋、太平洋,调查内容包括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和深海环境调查等。深海无人缆控机器人(ROV)、深海中深孔取样钻机、资源综合探测系统等一批自主研发的深海高技术装备仍将是航次调查所依赖的重要手段。
四、稳步推进国际海底地名命名工作。2011年,以大洋多年调查资料积累为基础提出的7个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提案获得了全球海洋通用制图指导委员会海底地名分委会的批准,在国际海域首次出现了具有中国元素特色的海山名称。2012年,我办为主提出的10个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提案中,有9个命名提案(分布于三大洋)获得了审议通过。2013年,协会仍将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在进一步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我为主提出更多的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提案,使未来国际海图中拥有更多的中国元素。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召开新闻通气会现场(摄影/中国网 孙洁)
金建才主任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任务目标,这是我国大洋事业可持续发展强大动力,也是大洋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当前国际海底形式复杂多变,资源竞争加剧,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深海采矿呈现积极动向。中国大洋协会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其体制机制优势,紧密团结国内优势力量,全面参与国际海域活动,积极争取和维护国的海洋权益,为人类和平利用国际海域资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03/28/content_28388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