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蒋婉求:海洋音乐不能闭门造车 海洋情怀融入音乐中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26:28 

中国网3月11日讯(记者 陈励)“海洋音乐的创作者一定要感悟大海。”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一级作曲家,蒋婉求并不认为相对贫乏的中国海洋音乐要突击创作,她认为,一个好的海洋音乐需要作曲家真正去用心读懂海洋,需要把海洋的情怀融入到音乐或歌曲中去。

全国人大代表、一级作曲家蒋婉求接受中国网海洋频道专访(摄影/中国网 陈励)

感悟大海才能写出大海 闭门造车要不得

2012年12月27号,国家海洋局举办了第一届海洋中国新年音乐会,但在选曲的时候却发现,中国的海洋音乐实在是特别特别少,甚至可以用“一片荒芜”来描述,有关中国海洋音乐创作和培养的争论随之多了起来。蒋婉求认为,创作海洋音乐,首先要求创作者对中国的蓝色疆土要有感知和认识。“没有听到惊涛拍岸,没有听到大海的呼吸声和大海的潮汐是写不出海洋的,必须要认识海,感受海,去体悟海,才可以写出海。”

蒋婉求认为,目前的音乐创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艺术家因情而生,借旋律来明志和抒情,这是真正的因情而生的音乐。还有一种是会议音乐,就是纯粹是商业性质的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应景音乐创作,我给你定一个作品你给多少钱,你给我出来一个东西。

蒋婉求表示,真正的创作源泉是大海给人的灵感和感悟,只有融入到大海的汹涌澎湃中才能感悟到大海的律动。而现在更多的作曲家只是坐在电脑前闭门造车。闭门创作确实能写出一些歌曲,但是并不是有感而发的真情实意。“国家海洋局固然能够出资请专家体验一下海洋,写一些歌曲出来,但令人刻骨铭心的作品都不是这样得来的,更多是通过心灵去领悟大海。”蒋婉求说。

交响乐和通俗乐同样重要 不应忽视海洋每一点美

目前交响乐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多限制,很多交响乐特有的表现形式并不能让中国人读懂。对此,蒋婉求表示,目前这个短平快的社会需要的是快餐文化,而交响乐是非常雄伟壮观的,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深入地感悟,“我不敢说欣赏交响乐是痛苦的过程,但确实是一个非常投入的过程。就像读霍金的黑洞,没有一定的物理基础根本就读不懂,同样要领悟交响乐那种质体,它的和声配置、组合方式方法,确实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才可以听的。”

蒋婉求告诉记者,音乐本身就像大海一样分很多类型和层次,通常所讲的歌曲有通俗歌曲、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分。但交响乐是比较崇高的音乐形式,它需要听众很投入去接受它辉煌的熏陶。她表示,一般描绘海洋的音乐创作往往是比较浩大的,就歌曲创作而言,至少应该像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觉,一般的通俗音乐并不能很好诠释大海的状态,如果处理不好,海洋的辽阔壮丽就变成小溪泉水叮咚响了。“所以说海洋音乐的普及还需要有一个启蒙和普及的过程。”蒋婉求说。

而对于海洋音乐的内容,蒋婉求表示,海洋音乐并不一定都是描绘海洋的壮阔澎湃,描写海滨、海景、海港之美,或者描写海滨、海上人们的情感生活,也不失为一种有“润物细无声”感染力的创作方式。“中国的《军港之夜》,还有前苏联的《海港之夜》,这种曲调尽管是充满着温暖柔情的小夜曲,但一旦处理的好,也不失为能够广为传唱的优秀海洋音乐作品。”蒋婉求建议,国家海洋局应当和中国音协合作,下大力气挖掘中国音乐文化中的海洋元素,创作出雅俗共赏,真正刻画生活,刻画人们情感细节的海洋歌曲,“希望创作中国海洋音乐的音乐界海洋人物越来越多。”

蒋婉求表示,一般意义上的海洋音乐,气势都是非常浩大的,很少有娓娓道来的感觉。但对于贫瘠的中国海洋音乐来说,可以从最通俗的开始创作,从传统的深受海军战士喜爱的《军港之夜》开始,慢慢进入到海滨景色的优美,海员、港务人员的工作生活,在音乐中慢慢显现这些大海的元素让人们从大海的周边逐步接受大海,了解大海,然后再促进这种情感的成长,这也是中国海洋音乐突破的一个方法……
查看全文:http://ocean.china.com.cn/2013-03/12/content_28212475.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