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未来可在冲绳框架下解决

来源:金灿荣 陈建利   发布时间:2015-05-20 17:27:58 

中日关系是中国外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外交战略由六个部分构成: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多边国际组织的关系、软力量建构或公共外交、议题外交或部门外交,而中日关系涉及到所有的这六个方面。日本是大国,是中国的周边国家,在第三世界与中国也有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国际组织中互动频繁,软力量建构方面日本是个重要参照系,议题外交也离不开中日合作,所以中日关系非常重要。如果在大国关系中,中美关系排在第一位,那么中日、中俄关系应该是并列排在第二位的。然而,中日关系虽然重要,却又不好处理。

面临五大棘手问题

中日两国之间隐藏着很多负面因素。首先是台湾问题。台湾背后站着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日本。在对台问题上,美国是大大咧咧走在台前的,日本是藏在背后的,但也非常有力量。这个问题截至目前,随着马英九的上台,两岸关系处理得不错,“台独”问题被暂时悬置起来。其次是历史问题,这里面内容很多,有教科书问题、慰安妇问题、劳工赔偿问题、南京大屠杀、靖国神社等;第三个是领土争端,包括东海划界和钓鱼岛主权归属。第四个就是地区的领导权竞争。日本一直对做亚洲的领袖很感兴趣,虽然中国现在在地区的影响力开始大于日本,但日本不服。第五个就是与美国的关系。在中美关系上,日本也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是站在美国一方,与中国展开竞争。

中日关系在历史上,周恩来总理喜欢讲最初是郭沫若先讲出来的这么一段话,就是中日交往两千年来,真正的战争年份还是少数,尽管中日两国的战争记忆很残酷,但中日友好,相互学习和合作是主流。

现在中日关系处于矛盾突出的时期,具体讲就是钓鱼岛争端处在僵局中。当务之急是控制危机,避免成为一场公开的冲突,然后再逐步想办法理顺关系。

为了控制危机和理顺未来的关系,还是要把中日关系放在一个长时段来看。我个人是把日本看做是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明的一个亚支,尽管日本不承认这点,西方世界也不承认这点。工业化前,日本文化主要营养来自中国大陆。从人种角度看,日本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叫绳纹人。公元前三世纪,秦灭六国时,在日本北九州突然出现了会骑马,食稻米,会用金属工具和武器的弥生人,他们最终很彻底地消灭了古老的绳纹人。

弥生人应该是从中国大陆移民过去的,血缘上有联系,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很多说法,比较重要的一说是云南人,一说是浙江人,反正还需考证。此后日本由部落社会进入到国家形态,进化很快。最初还有母系社会,有邪马台王国和卑弥呼女王。到了中国的唐朝时期,成了一个有中央权威的天皇制国家。这个时期,深受中国大陆文化影响而迅速发展。而正因为深受大陆文化影响,在近代接触西方,与西方的工业文明竞争冲突时,日本的农业文明程度是不低的。若还是部落社会,遇到西方,可能命运就比较悲惨了。

近代种族主义的形成

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近代以来,日本开始系统地否定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甚至是有意地割裂它与中国文化母体的联系,并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中国观。对中国它有内在的亲近感,有崇拜成分,但也有很深的蔑视。总体而言,日本近代的中国观是有种族主义特色的。这种种族主义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独特的“皇民观”。就是日本人存在着一种集体意识,认为他们是“天照大神”的后代,“万世一系”。其实日本真正形成相对强大的中央王国应该是到了唐朝,645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一事件又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有了像样的中央政府,日本开始学习中国搞官修史学,于是就开始编造神话。主要在两本书里,一个是《古事记》(公元712年),一本是《日本书纪》(720年)。这些编造的传说成功地变成了日本人的集体意识形态,日本人成了“神”的后代,其他民族是凡人的后代,这个“皇民观”是独特的,是其他民族没有的,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日本民族内部非常团结,但也很排外。

第二是近代以来,日本的工业化很成功。在现代化的成就上,不仅是亚洲第一,而且是全球170多个非西方国家第一。借助工业化的成功,日本在国力上超越了庞大的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

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种族主义观念,瞧不起亚洲其他民族,包括瞧不起中国。这是近代中日关系出现问题的来源之一。

在二战前,日本的工业化基本完成,在军事上有能力挑战西方国家;二战后,它又抓住冷战、朝鲜战争以及越战等机会,再次崛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全球第二的经济强国。现在看,日本两次崛起的路径是与当时的国际关系的结构有关。第一次崛起是西方国家关系处在“欧洲阶段”,第二次是在“美国阶段”。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之后的国际关系,基本上是西方创立的,以民族国家为主要单元,强调国家主权。但“欧洲阶段”和“美国阶段”不同,前者很像“霍布斯主义”阶段,强者为王,强调军事力量和殖民扩张及势力范围。所以,日本第一个阶段的崛起是军国主义的,是对周边充满了征服欲的。二战后国际关系进入了“美国阶段”后,近似于“洛克主义阶段”,它本质也是强权的,但强调规则和秩序。在美国主导之下,出现了统一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统一的国际法体系和一个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这时一个国家崛起的外部条件就变了,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争夺世界市场份额,通过贸易,在生产效率上展开竞争,所以日本这时就没有必要与周边国家进行武力冲突。但日本的第一次崛起过程中,周边国家都受到日本的伤害,尤其是中国,国民党当时主导的现代化进程被日本生生打断,抗战中国死伤千万。这就给中国人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包括现在看到的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和地区领导权竞争等,都绕不开这段历史。

两强并立的困难期

现在中日关系进入到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两强并立。在两国关系上,若一方很强,另一方很弱,则较好处理,两国势均力敌时反而不好处理。现在中日恰好处在两方力量接近,近似均衡的阶段。中国经过这60多年的努力,成功进行了工业化,经济总量反超日本,但刚刚反超,力量差距并不明显。另一个是双方的心态。日本人现在对于经济总量被中国反超还不能接受,或者说打心眼里还不愿意承认。这是一个历史特殊时期导致的不安定感,现在在工业化的基础之上,中国反超日本,日本不适应,很痛苦。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决定了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复杂、动荡的时期。

再看中日现在争论的焦点,就是钓鱼岛争端。钓鱼岛归属问题是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从历史、法理和地理上都属于中国,这是没有问题的。根据《波茨坦公告》的第八条,日本在战后只能保有“本土四岛”,除此以外的所有领土必须经得中、美、英、苏,当时的“四大警察”共同同意。但1951年美日签订《旧金山和约》,美国决定把冲绳主权交给日本,本身是有问题的,美国一家权力再大也不等于整个反法西斯联盟。到了1953年,美国又把它在冲绳的实际管辖权扩展到了钓鱼岛,然后到了1971年,美军正式把冲绳管辖权交还日本的时候,就一并把钓鱼岛还回去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违法操控的结果。

对于钓鱼岛的争议,中日双方老一代的优秀政治家做了一个共同决定,就是把它搁置起来。搁置起来效果是好的,绕开了这个麻烦事,中日双方发展共同性,结果这四十年中日关系不错,中日均获益,整个地区也获益。

去年这个问题被引爆,主要责任在日方。日方现在的战略目标,一个是要转移一下国内矛盾。日本有一些政客很自私。比如石原慎太郎,他有一点小心眼儿。去年,日本的两个党支持率都非常低,老百姓对他不满意,石原慎太郎通过抓第三党,希望可以成为日本政坛的一个决定性力量,然后为他的儿子石原伸晃以后做首相铺路,所以他拿钓鱼岛做文章,要国有化。其实是很自私的,把个人利益放到国家利益和中日关系利益之上了。

此外,日本还有一个追求,就是要加强实际控制。钓鱼岛问题闹起来政党能获得掌声,获得政治支持,说明整个社会有某种共识。就是日本社会觉得时间不在日本这一边,搁置搁置,搁置到后来就“搁置”到中国手上去了,所以它现在加强控制,趁中国立足未稳,跟你闹。

未来可在冲绳框架下解决

日本现在炒钓鱼岛问题,转移国内矛盾,加强控制,它的背后逻辑还因为日本现在缺乏领导力。日本一个非常优秀的国际问题专家叫船桥样一,在2003年就提出一个说法,现在国际上也接受,称日本为“driftingcountry”,“漂移中的国家”来形容日本整个社会没有方向,政治上缺乏领导力。

这时日本在外交上就没有章法了,在岛屿争端上很乱,比如说现在跟俄国,跟韩国,跟中国同时闹岛屿纠纷,不太明智。仔细想想,“北方四岛”或者叫“南千岛群岛”,是俄国实际控制。“独岛”或者叫“竹岛”,是韩国实际控制。但是钓鱼岛现在是日本控制,从正常的外交操作来讲,实际控制了这一块,就不要闹了,不能得了便宜还要卖乖。但如果是对方控制的东西,闹一闹,让其不得安宁,让全世界都知道有争端,才是正常的逻辑。日本不是,它现在是乱打,跟周边对打,缺乏章法的背后反映的就是政治上缺乏领导力。

另一个大背景是日本社会保守化。日本的战后政治实际上是平衡的,有自民党代表的保守派,同时又有社会党代表的革新力量,叫“保(守)-革(新)”结构。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社会党就泡沫化了。现在日本的政治结构由,叫“保保结构”。现在的另一个重要政党———民主党无非是原来自民党的一个分支,所以整个社会现代保守化。革新派力量弱,政党保守化,一般来讲就会导致对外政治比较强硬。

中国对外战略选择还是比较低调,以防守为主,所以具体落实到这些争端选择的策略还是“搁置”。“搁置”背后有个逻辑,就是说还是要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以解决国内问题为主。等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再上一个台阶,中国的海上力量一定是上升的,中国会从传统的陆上大国,走向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到时再谈判解决,就会好一点。

钓鱼岛问题的出路,我的个人看法是首先国内要形成共识,还是要回到1978年邓小平所设置的那个目标,就是把日本逼回去,回到“搁置”中。只要中日两国都同意搁置争议,这就可以了。

针对日本去年将钓鱼岛国有化的动作,中国在外交上也做了一些回应,包括召见大使,发表声明,还有确立领海基线这些东西。其中领海基线的确立会伴随着巡航的,巡航对日本就有非常大的压力了。

此外,中日贸易也跟着受到了一些影响,大陆、港澳台地区的一些民众也做了一些抗议的动作。

还有一个就是中美沟通,因为美国还是日本的“老板”,所以中美沟通是有必要的。美国从利益上讲,它要拉日本但同时它也不会完全得罪大陆和台港澳,因为钓鱼岛问题不是中国大陆一家的事情,还有台港澳的事。另外美国还有个顾忌,如果钓鱼岛问题上它完全站在日本一边,它会颠覆二战体制,就等于否定了《雅尔塔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美国今天的霸权有一部分合法性来源于二战后的战后体制。这个对美国不利。当然,美国最大的顾忌就是真把大陆惹火了,发生直接对抗,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钓鱼岛问题最终的解决,以后可能会放到冲绳问题的框架里面解决。根据《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冲绳地位是未定的,日本说钓鱼岛属于冲绳,但冲绳本身就有问题。……查看全文: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03/22671782_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