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打造黄河三角洲重要新兴工业基地
2013年,是山东惠民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大干快上突破年”。惠民将紧紧围绕“承接融入滨州大发展,加快跻身全省先进县”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政策、项目、创新、服务”四轮驱动,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体系,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
政策驱动 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以贯彻落实惠民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为主线,牢固树立“发展靠工业、工业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理念,以加大投入为先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扩总量、提质量并举,环境、资源、效益统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体系,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
重点实施好项目建设、产业提升、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品牌创建、要素保障、小微企业成长、绿色发展“八大工程”,加快打造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化纤绳网、建材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八大产业”,推动“2158”战略深入实施(到2015年,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2个,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15家,纳税过亿元企业8家)。全面落实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人才支撑、小微企业成长等一系列鼓励政策。
项目驱动 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地将投入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全力以赴加大工业投入,突出工业项目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同时,围绕拉长增粗产业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推介会招商等方式,主动走出去对接大企业,盯紧靠上,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惠民,为惠民工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进一步落实县级领导“3+1”帮扶制度,切实加大重点企业(项目)帮扶力度,力促投资120亿元的魏桥创业和投资13亿元康和药业中硼硅等在建项目尽早投产;助推投资50亿元的李庄国际绳网物流园、投资40亿元国瑞实业、投资9亿元创源集团60万吨铝镁合金、惠博新材料30万吨镀铝锌硅钢板二期、长青木业5万套整体厨具等落地项目尽早开工。
加大对国能生物发电、闽鑫金属二期工程高速线材、龙马重工二期工程精密铸造、蔚蓝生物等投产项目的调度指导,力争使其尽快达产见效。力争全年实施投资过千万元项目60个以上,完成工业投入110亿元。
创新驱动 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源”。2013年,惠民县将不断强化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着力加强以技术创新、研发合作、两化融合、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品牌创建为主的企业软实力建设,引导高端智力、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集中突破一批优势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提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力争全年新增山东名牌、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各1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4个以上,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2家,争取新增“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各1家。争创院士工作站、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各1处,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
服务驱动 创优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2013年,惠民全县上下将以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赶超”这一主题和“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下大气力改进作风、创造发展环境,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努力营造加快工业调整振兴的良好环境。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资金瓶颈制约。要努力把面向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狠下功夫,积极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健康发展。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信贷产品,加大对企业的信贷力度,扩大融资总量。继续坚持政银企合作推进季度例会制度,促进银企合作。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安全,争取新增金融机构1家,社会融资总量达到140亿元。二是注重人才建设,提升企业家素质。继续加强企业家培训工作。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年度培训15期以上,累计培训达到1500人次。三是加强运行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2/26/c_114798923.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