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五万多亩紫菜大面积烂苗 多个原因所致

来源:黄义伟   发布时间:2015-05-21 03:31:20 

紫菜烂苗,网帘上挂满浮泥,养殖户损失惨重

望着自家二十多亩紫菜烂苗面临绝收,福鼎市秦屿镇东埕村村民王招弟欲哭无泪。遭遇类似不幸的,不仅仅是王招弟一家。

福鼎市相关部门出具的调查报告显示,福鼎五万多亩紫菜因为烂苗,70%以上面临绝收。

秦屿镇一些养殖户认为,紫菜之所以烂苗,是因为养殖区的海水受到了污染。但福鼎市相关部门认为这是自然灾害导致的。到底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详细采访。

紫菜幼苗轻轻一碰连根脱落

10月22日,记者来到秦屿镇东埕村下斗门码头,码头边停靠着几十艘小渔船,许多船的船身被晒裂。

当地村民说,往年这个时候正收割第一季紫菜,海上渔船穿梭如织,海边洗紫菜的村民人挤人。但今年因为紫菜烂苗,码头上基本看不到人影,闲在码头的渔船被晒裂。

东埕村村妇王招弟带着记者来到她家的紫菜养殖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殖紫菜的苗绳上看不见紫菜苗,大多苗绳被浮泥包裹。旁边其他一些养殖户家的苗绳上虽然附着小苗,但手一碰,整个苗体连根脱落。王招弟说,紫菜烂苗后,补种已经来不及。王招弟家养殖的紫菜有二十多亩,每年投入一万多元,一年的纯收入有五万多元。

村民们介绍,9月上旬他们就发现了异常,在壳孢子菜苗下海8至10天后紫菜小苗本应肉眼可见,但今年肉眼见苗普遍推迟好几天,而且苗长得特别慢。10月初,他们发现紫菜开始不同程度出现烂苗现象。

村民质疑 工厂排污惹祸

秦屿镇一些村民认为,紫菜之所以烂苗,是因为养殖区的海水受到了污染,而污染源是下斗门码头边的文渡工业项目区,那里有5家合成革厂。工厂飘出难闻的气味,且排水口就在码头边。

村民小叶带记者来到排水口边。记者看到,排水口水比较清澈,但周围的水是乌黑的,并发出恶臭。小叶说,以前,码头周边是可以养殖跳跳鱼的,但现在没法养了。

文渡工业项目区管理方———福鼎市温州园投资有限公司的一名副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工业区所有企业都通过了环保审批,5家PU合成革企业更有独立的污水处理装置,经有关部门多次检测和暗访抽查,污水都达到了一级排放标准。空气中的臭味是精馏塔处理过程中从尾端高空排放的一小部分二甲胺气体造成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该副总说,排水管出口的臭味,是因为工业区内还有一些企业的生活污水通过水管排放。至于跳跳鱼的死亡,那是下暴雨时,从工业区冲出的部分泥沙污水等影响了滩涂养殖。

昨天,福鼎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渡工业项目区的几家合成革企业都通过了环评审批,多次检查都没发现问题。排放口的水质检测,有时COD有微量超标,经分析,主要是厂区生活污水集中排放所致,量很小,在允许范围内,对海水整体水质不会产生影响。

多个原因导致大面积烂苗

记者调查获悉,不单秦屿镇的紫菜烂苗。10月10日至16日,福鼎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前往秦屿镇等紫菜养殖密集的海域进行实地调查。10月20日,他们出具的报告显示,福鼎五万多亩紫菜因为烂苗,超过七成面临绝收。而紫菜大面积烂苗,主要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此外还与养殖密度过高、种质退化等有关。

一、今年海区水温同季节比往年平均高出1℃~2℃,同时9月中下旬的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对幼苗期的紫菜生长十分不利,加上持续南风天气、海上风平浪静,很容易造成紫菜烂苗。

二、最近几年,由于坛紫菜养殖效益可观,群众积极性提高。因为各户之间的养殖面积限制,所以养殖户就在自己的养殖区域内增加台架、密布网帘、缩小苗距,导致紫菜营养失调,直接影响藻体的健康生长和繁育,使病菌侵袭、病害发生和蔓延。

三、一些养殖户只注重产量,结果坛紫菜种质老化、抗逆性差,易发生病烂。同时,也不排除局部海区细菌或病菌暴发性侵袭的可能。

该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的补救办法是,适当拆除一些已没有苗的网帘,重新对台架进行合理布局。对尚有苗的网帘及时冲洗,去除附着在苗帘上的浮泥。把已发病网帘运上岸晒太阳一天,在室内阴干一天,挂回海区或每天晒网至少4小时以上。另外,适当施肥以减轻病变的发生。 (记者 黄义伟 )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