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驱动山东滨州市向“智造”转型

来源:滨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29:37 

滨州市自2010年被省政府批准列入全省“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全面落实“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和技术支撑,一大批企业如渤海活塞、亚光纺织、开泰集团、香驰粮油、魏桥创业、华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滨农科技、京博控股等等,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生产经营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两化”融合对滨州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和倍增作用日渐显著。

核心提示:“两化”融合目标

目标是到2015年,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两化融合对滨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关键性作用,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倍增和助推作用显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为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预计到2015年,使传统产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计数字化率达到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所在。

“两化”融合积极效应凸现

据介绍,“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从2011年到2015年,分3个阶段推进。目前所有工程正处于试验建设阶段。

“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滨州市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如,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等纺织印染企业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电脑测配色远程影像系统、自动滴配料系统、纤维分析系统及耐日晒色牢度测试系统等对采色、配色、对色进行自动控制,使用数字印花设计和织物分色进行纺织面料设计,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

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生产控制、质量控制的智能化、精准化,加快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山东开泰集团有限公司的喷抛丸制造行业信息化改造项目,包括ERP、SCM、MES等应用系统,实现了生产任务可视化排程、上下游产业协同和集团公司高效管控,成为全国铸造行业“两化”融合示范工程。

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级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卓有成效,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得到较快发展,带动了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如,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的采购招标电子商务平台注册供应商超过3000家,可采购的物料明细超过20万种,实现了网上招投标和供应商管理,节约了采购成本,缩短了采购周期。华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专业钢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中国钢铁超市,现有注册会员845家,并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开发了网上“E物通”业务,是国内首创的在线融资模式。

物联网、云计算、RFID、二维码、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应用日益广泛,促进了智能管控、精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山东华兴金属物流有限公司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和无线网络,实现了车辆、出入库的智能化识别,采用PDA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实时仓储管理,形成面向现货电子交易的金属物流物联网集成管理平台。

着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

“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滨州市将着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即:

行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围绕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纺织、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骨干行业为重点,以解决行业共性和基础性问题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在技术、产品、工艺、设备和业务战略等方面的融合。

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信息系统集成好的企业为载体,培育认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数字化装备制造中心、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能源监测自动化控制中心35家以上,培育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5家以上,推动企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经营管理网络化、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引导企业实施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绿色制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倍增和催化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工程。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和需求,组织各通信公司和重点信息服务业企 业,为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设计,开发综合性、针对性的通讯和信息产品,积极提供先进适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和示范,促进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等云服务类型和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

物流信息化应用工程。推进物流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广泛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加大对RFID和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发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调度优化系统等运输领域新技术,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区域性物流控制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项目,研究农业物联网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探索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建设高效生态农业高端研发与现代服务相连接的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中国农业物联网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和种养经营大户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食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支持骨干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密集区建设示范性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全市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应用B2B、B2C等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连接企业内部物流与企业上、下游及社会物流,实现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建立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生产性服务新业态信息化系统。

“两化”融合服务支撑工程。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关键领域的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和研发企业信息化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发展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信息技术产品和项目。建立“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产学研结合,集成技术、人才、设备和研发优势,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支持。组织建立“信息化助企联盟”,开展“两化”融合“助企服务行动”,组织信息化专家、通信公司和知名软硬件提供商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2/22/c_114761802.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