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用全球战略眼光审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

——解读“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来源:王志伟   发布时间:2015-05-21 03:31:49 
核心观点: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与开发,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把握规律。眼界决定高度,理念关乎眼界。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站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审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我们能够发现,我们手捧的是多么珍贵的"金娃娃"!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一个新鲜而又陌生的概念将沉睡多年的广西唤醒。近日,国家已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近日本报特别邀请新华社高级记者、经济学著作《关联经济》作者杜新,以全新视角解读"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大棋局:亟待以全球视野考量我国首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记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被定位为我国首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如何理解"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一概念?

杜新:我们来看看国务院批准的这个规划当中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这里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就是凸显了中国区域经济以往主要以"眼光向内"布局到兼顾"眼光向外"的重要作用,把中国区域经济放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上布局,而担当这个重要"棋子"的就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个"棋"因此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全局意义。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区域经济格局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首次引人注目地从次区域合作角度给出了一个全新命题,这样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不仅使得我国整体战略布局更加完整,而且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再次升华。

记者:中国对外开放与深圳、浦东老特区及天津滨海新区、成渝新区等分不开,与其相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就"特"在它具有"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特征!

杜新:尤其还是"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的发展潮流中,我们再也不可能关起门来谋求一城一邑的发展,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什么是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是一个提供给具有国际性区域资源、要素、信息集聚和整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谋求实现区域经济要素流动的最便利、合作效益的最大化。要真的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首先需要树立世界眼光。

以全球视野考量、评估、规划我国首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既是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所决定的,也是南宁及广西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崭新的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内在要求。

大走向:自贸区政策撬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巨大发展空间

记者: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那么,这个《规划》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有人说,这个《规划》像个"筐",没装有什么项目;还有人担心会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捧着"金饭碗"讨饭。

杜新:所以我们非常赞赏广西区党委及时提出"解放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太有必要了。首先,"关联经济"理论提醒我们在区域经济中需要关注区位要素、增长要素和战略要素。经济区位在区域经济中对增长要素起着重大影响,增长要素由于能够提升甚至改变区位要素的功能及意义而具有决定性作用,战略要素对全局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关联经济"理论强调关注战略要素,因为它起着引领和撬动的关键性作用。通过解放思想,洞察《规划》的深层次的功能和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规划》不仅体现了国家战略的意义,而且实质性地体现了国家对西部发展与发展对东盟的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给予五大政策支持:一是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二是重大项目布局及审批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在保税物流体系方面的政策支持;四是在金融改革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支持在北部湾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五是在开放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

我个人认为,政策流能够有效牵引资金流、项目流、信息流、人流和物流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背景下,作为国家战略,其深层次的价值不可估量,在国家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它完全有理由成为我国沿海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记者:怎么理解"自贸区政策"?这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何影响?

杜新:深圳也在进行新一轮的解放思想。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就是一部不断突破闭关自守和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的历史、一部不断学习国际经验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历史、一部不断利用国际资源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深圳是中国第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成功样板,但是深圳今天在反思和检讨自身还不够更好更快发展。

深圳人在解放思想中探讨了深港一体化的种种思路,我特别注意到其中深圳的有识之士提出"把特区向自贸区升级"的构想。这个构想认为,随着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并行发展,高端制造与服务活动跨国转移呈现不断加速之势。自由贸易区因其高效便捷的通关条件、低税自由的营商环境,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的重要节点。创办自由贸易区有助于转变外贸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服务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如此赋予深圳以部分自由贸易区功能,通过制度创新与功能升级,促使从一般的中国经济特区向更加国际化的世界经济特区迈进。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在深圳人都认为蕴含巨大发展空间的"自贸区政策",作为"中国首个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政策得主,应该更好地认识个中宝贵价值。

大突破:打造次区域合作新亮点取决新眼界、新理念

记者: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使得广西在实现《规划》的愿景过程中,将会遇到重重困难,特别是怎样面对产业基础薄弱、起步难等问题?

杜新:《规划》所涉及的区域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依然滞后,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人才不足;相邻区域及东盟一些国家发展加快,外部竞争压力较大,等等,都构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起步难"。但最大的劣势可能还是我们的眼界和理念,说到底,还是需要继续解放思想。

眼界决定高度,但理念关乎眼界!自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中国迅速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制造业大国。中国进出口额大幅度超过日本,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增量或总量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样一种增长也大大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是和中国在全球资本的加速流动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同步进行的。正是中国逐渐参与了全球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从而得以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也因此实现"贸易大国"的进出口增长。

商务部曾有一个测算:中国GDP虽不到世界的4%,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到10%以上;对外贸易虽不到世界的6%,但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已达12%左右。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这些数字说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明显互动,昔日中国强调"立足本国"的发展理念,今天的中国更为关注"全球因素"。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用全球战略眼光谋划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所以,我们在审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时,必须以世界的眼光、战略的眼光,这是历史,也是现实的要求。

理念的确关乎眼界。一些东部地区在开放之初经历过招商引资的"饥不择食"的弯路,,但现在想进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企业和项目所遇到的则是标准很高的"门槛",广东的深圳、东莞等城市更是已经达到世界产业前端去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发达地区的经验与教训都是后发地区的宝贵财富,善于解放思想,善于学习先进,善于与同处合作区域的对手在竞争中合作,这恐怕也是一种比较优势。

记者:包括与"三南"(华南、西南、中南)及东盟的合作与竞争。

杜新:《规划》指出要全方位多领域扩大与东盟合作,以及全面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包括加快推动形成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造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积极拓展与日韩、欧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以及包括深化交通合作、加强产业合作、积极探索金融合作等。国内合作方面,包括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及西南地区的经济协作等。

但是,如前举深圳例子,需要以全局的视野来审视产业的布局。比如,从经济战略考量,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形成气势磅礴的石化工业带,假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也发展石化工业,它的优势在于,这里距世界三大石化基地之一新加坡最近,通过同世界强手合作与竞争而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新的石化基地,应该符合中国资源能源大战略,这样一种既吻合经济规律又服从国家战略的谋划,应该就是一种眼界。

大展望:经济规律催生中国和东盟两大经济体系的"融合极"

记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围绕这些定位,似乎突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中的融合功能?

杜新:所以认识《规划》需要重新认识自身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绝不等于区位要素。这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停留在对要素的认识之上。区域经济学有增长极之说。增长极是由诸多标志性指标组成的。在中国,称得上增长极的只有珠三角、长三角等不多的几个地区。在一个相对区域里不可能形成多极。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处,包括广西在内的西部许多省区出现人、财、物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就是"增长极"规律使然。因为发展的空间在广东珠三角那个地方形成了"磁场效应",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要素起到了强烈的吸纳作用。当这个"极点"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产生对相关区域辐射、带动的作用。

位于中国与东盟两大经济体系相互覆盖和交叉点上的广西,借助经济规律,借足"增长极"之势,做好两地经济"融合"的大文章,可以乘势而上,迅速发展。作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正在提升制造业水平,承接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新加坡等东盟西部成长三角也在提升产业水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适时主动纳入其产业体系同质异构发展,是完全可以借势发展。假如珠三角在中国区域增长极中为一个"主极",未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可能成为其一个迅速增长的"次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甘当中国、东盟两极当中的"融合极"。

记者:这就是用全球战略眼光审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得出的重要观点。

杜新:对!中国今天只是一个贸易大国、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在中国经济转型与提升过程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以很好的眼界和战略高度谋划未来,依循规律创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海湾的未来充满了财富和希望!(南宁晚报2008年3月10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