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冷库常年零下26℃ 3分钟相机自动关机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发布时间:2014-06-08 14:40:23 

忙年一开始,青岛市民就忙着采购海鲜了。121日,记者来到了胶南琅琊镇最大的一家海鲜冷库——大禹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冷库进行探访。据了解,为保证海鲜不发黄不变质,冷库里常年温度都在零下26℃左右。记者进冷库3分钟时间里,相机竟被冻得迟钝自动关机。

体验 约零下26℃,相机冻傻了

21日一大早,记者就赶到了大禹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冷库,三个库门口各守着俩工人,身穿蓝色大号棉衣棉裤,头戴一顶厚帽子。三个冷库外的红色数字各显示“﹣25.4℃”“﹣25.6℃”和“﹣26.6℃”,还没打开库门,记者从缝隙里就看到冒出来的一丝丝白色水雾。把门拉开一道缝,水雾扑面而来,记者的眼镜顿时成了摆设,眼前模糊一片。

退回,擦干净镜片,捂好帽子,再次冲进去……凉气吸进肺,呼出的热气刚到鼻孔里就变成凉凉的水儿,根本不受控制地流出来,赶紧掏纸擦。因为隔着棉手套根本按不动手中的相机,记者干脆把右手裸露在外,可这时手中的相机却被冻得出了问题:反应迟钝不说,拍了4张图片后,相机竟自动关机了。经过几分钟的折腾,记者裸露在外的手也已经被冻得麻木了。

记者挨个冷库体验了三四分钟,走到最后一个速冻冷库前,脚也几乎不听使唤了。“这是最冷的一个库,从码头上拉回来的鲜海鲜,放在这库里一天一夜,再拿出来就成棍了。”负责管理冷库的徐主任从架子上摆的一排排盘子中,很费力地抽出一盘新鲜的冰冻鲅鱼。用力撬开黏在盘子上的碎冰,他拿起一条鲅鱼给记者看,“冻成这样只需几个小时。”

冷库常年保持在零下26℃左右,墙上、屋顶积了一层厚厚的霜,靠近门口的墙角还堆着一层层“雪”。原来开门闭门时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水汽,最终化成似霜似雪的物质。

冷库部有10个工人,每天负责进库码货、搬货、卸货。年底是冷库最忙的时候之一,每天进进出出有10多吨货从库里周转。工人们需要把包装好的海鲜放进去,然后把速冻库里的海鲜搬出来进行分拣、再包装。冷库的工人每人要穿三层棉衣、戴两层手套,全副武装好后才能进库。虽然在库里要上下搬运货物,但因为库里温度太低,身上的汗很快就被蒸发掉变成寒气。记者看到,几乎每个工人手上都有肿胀的冻疮。

年近50岁的老李在冷库里干了两三年了,他伸出手,左右手的10个手指关节竟有一多半是肿着的。“冬天有冻疮正常,有时夏天竟然也长。”老李说,“琅琊镇的夏天有时能达到26℃,进冷库时零下26℃,一冷一热差了50多摄氏度。”手上的冻疮顶着26℃的烈日开始发痒,又痒又疼钻心难受。冬天最怕感冒,李师傅说,自己感冒好几个月了,一直没好利索。刚打了三天吊瓶要转好,再进冷库干上一阵,出来又厉害了。虽然冷库难待,但为了每月多发的“低温补贴”,他们也就忍了。

“工人在冷库里最多待一个小时,时间到了就立马要出来缓一缓。我们也实行轮班制,10个工人们轮着进去,保证工人们身体是第一位的。”大禹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王总介绍说。在冷库内,已经包装成箱的海鲜被整齐码成一排排,来回运转都有专用的叉车。只要将货物在叉车上摆放整齐,成箱的海鲜会被整整齐齐一次性卸在冷库。

市场 海穷鱼少价格上涨

每到年根,不少商户和企业也忙着倒腾海鲜冻货,记者在冷库里发现,已经有不少企业的订单早早贴上墙列入计划,负责人的两个手机都接听不过来。“码头离着我们冷库就只有500米远,站在窗户边就能看到码头。”公司营销部梁经理介绍说。“我们的货品质好,不出胶南市就被预订了大部分,很多大公司也需要提前打招呼预订。”

据介绍,虽然冷库会随时进新货,但捕捞量一年不如一年,产量仍会有限制。“海真的越来越穷了,我们的船跑得越来越远,但捕回来的鱼却越来越少。”梁经理介绍说。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在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做了十多年水产品批发生意的管经理。“没办法,今年海里的货少,只能从外地进货。现在批发市场能见到的鲜鱼不多,大部分是外地运来的冷冻鱼。夏天开海的时候,海里捕捞上来的货就少,现在不能出海了,海鲜更少了。”

“鲍鱼和海参卖得最旺,现在鲜海参价格在145块钱左右一斤,比往年贵了15块。而干海参价格在4000块一斤。其他种类海鲜由于捕捞数量锐减,平均每斤价格上调幅度在8块到10块左右。”灵山岛水产办主任任发义介绍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个季节海参的肚子基本空了,杂质不多,皮子厚,也是海参品质最好的时候。鲅鱼、小黄花、冷冻虾等海鲜也开始大量面市,开始丰富年货市场。

在这家冷库里,记者见到了十多种海鲜品种,鲅鱼、马面鱼、刀鱼、虾米和鲜海虾……这些被冷库临时封住“新鲜”的海鲜在被打捞上来后,第一时间内就速冻成块,然后进行分拣入库,等到春节来临上市,再大量抛售。可就连市面上常见的海鲜品种也多从南方海域捕捞。

“大个头的刀鱼不只在中国的南方海域捕捞,最远都到了马来西亚等地。大个头鱼在沿海地区已经越来越少见了。青岛8成以上的海鲜来自外地,蛤蜊9成来自大连和丹东,鲜虾来自南方,鲅鱼和刀鱼也多产自南方海域。”青岛城阳区红岛水产养殖协会的赵会长介绍说。

“目前市场上的鲳鱼和刀鱼大都来自福建以南的东海和南海海域,这两种鱼在青岛的捕捞已经结束。刀鱼跟鲅鱼一样,目前尚无法养殖,鲳鱼虽然在南方有少量养殖,但还没形成规模。”管经理告诉记者,鲳鱼和刀鱼的捕捞量在南方较大,远远超过了本地的捕捞量。“鱼一年比一年少,而捕捞的强度年年加大,所以现在价格一年比一年高。现在这个季节,鲅鱼基本捕捞不到了。”青岛城阳区红岛水产养殖协会赵会长介绍说。“到了这个季节,青岛的温度太低,海生的鲅鱼和刀鱼都基本游到了南方海域。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有两种,一种是春天近海捕捞上来冷冻的冰鱼,还有一种就是从南方运过来的。”

如何选择好的冰冻海鲜?

随着春节来临,从南方运过来的冻鱼开始放量,市面上能见到的基本都是冷冻后再解冻的鱼。市民选择海鲜时,咋挑拣冰冻海鲜?记者咨询了冷库的专业人员,发现有几点可注意。

首先,市民如果去超市里购买袋装的冷冻海鲜,最好先要识别海鲜保质期和保存温度。冷库工作人员介绍说:“冷冻海鲜必须要在零下18℃下才能保持鲜嫩度,一旦高于这个温度,有些海鲜就开始泛黄。超市里买袋装鱼,一定要看清楚鱼肉颜色,发黄或者发黑说明储存温度过高导致鱼开始变质。另外,即便在零下18℃以下冷冻海鲜,海鲜的保质期也只有 912个月左右。因此,市民购买时,一定要注意看,有些海鲜虽然标识保质期 18个月甚至24个月,但真正没有添加剂的冰冻海鲜保质期根本不会这么长,市民要注意查看。”

如果购买散病海鲜,可以从口感判断冰冻海鲜。“以鲅鱼为例,南方冷冻的鲅鱼不如咱青岛的鲅鱼,青岛储藏的鲅鱼个头大,口感细腻。两地水温不同,水质也有区别,即使种类相同,南方产的鲅鱼口感也不如青岛鲅鱼细腻。”工作人员介绍说,“有些细微区别很难辨别,即使冰冻海鲜里加了添加剂,有时候我们工作人员也很难分辨。但好的海鲜只要一品尝就能尝出来不同,我建议市民购买时,一次不要买太多,先买一点儿回家尝尝,如果味道合口味再去大量……[查看全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