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建言:设蓝色特区建核心硅谷

来源:青岛早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1:42 

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强市、加快海洋药物产业发展、划定蓝色硅谷特区、加快蓝色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连日来,实施海洋强市战略,推动蓝色经济跨越发展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委员认为要实现海洋强市,实现蓝色跨越,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高端人才引进。

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青岛市政协委员江玉民建议,将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强市作为实现蓝色跨越的战略目标,争取在我市建设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和国家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江玉民认为,随着海洋在整个国家中战略地位的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将迎来建设发展高潮,我市要抓住当前世界高端海工装备大型化、高端化、深水化、国际化的趋势,力争我市海洋工程准备制造业由“浅蓝”走向“深海”。为此他建议,我市要积极吸引美国、荷兰等海工装备强国的公司在青岛开展业务,推动我市海工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吸引资金、人才和市场向青岛聚集。以在青设立国家级海工装备科研院所、吸引大型总承包商为契机,吸引海工装备高端人才入住青岛。

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市政协委员孙仁杰认为,青岛具有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和科研优势,但却存在着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这与我市作为全国惟一一个以海洋生物产业为特色的“国字号”生物产业基地不相称,他建议我市完善研企对接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成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完善展示交易平台,建立全国性海洋生物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海洋生物科技网站和数据库,定期举办海洋生物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会、成果推介会、专场交易会,让研发与市场更好连接;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支持青岛海洋生物产业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平台和产业项目建设。

市政协委员、黄海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王印庚委员认为,目前我市在海洋渔业方面没有一家上市企业,“没有大企业平台实施成果转化、中试、示范,没能达到筑巢引凤的效果,所以技术成果向外地转移、流失的现象十分突出。”他建议培植大型龙头企业,扶持企业上市,做好承接技术成果转化、中试、示范的平台,创建一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市政协常委、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副院长茅云翔委员认为,青岛本地相关企业发展落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承接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能力,许多外地的大企业纷纷来青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造成了我市科研 “根在青岛、果结外地”的现象。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3-01/10/c_114314578.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