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处国家级"蓝色"平台建设助力威海蓝色经济

来源:威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3:51 

大项目引进、大产业发展,离不开大平台构筑。

6月28日,省科技厅、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府共建山东省船舶技术研究院签字仪式举行,为提高全省船舶技术研发能力搭建新的平台,也为全市造船业快速崛起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将威海从“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转向“船舶工业的科技创新基地”;

10月13日,集海产品检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威海;

……

多处国家级“蓝色”平台建设,为威海争做全国蓝色经济先行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打造中国船舶“威海芯”

■记者看项目

产业短板激发创业热情

12月20日下午,哈工大(威海)科学技术研究院三楼特种焊接实验室内,几名研发人员正在紧张试验中。围绕水下焊接、核电设备焊接等多项特种焊接技术在这里不断“打火”,一项项专利也从这里飞向了全国各相关行业,“小实验室”产出了“大能量”。

我省位于世界造船业“金三角”的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但造船完工量却相对较低,其中船舶技术研发力量薄弱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市科技局等部门提出了创建船舶技术研究平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的建议,在省政府、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哈工大(威海)通过三方共建,成立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经积极协调、争取和筹备,今年5月,省编委批复同意我市与省科技厅、哈工大共同组建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当山东蓝色经济发展列入国家战略之后,作为行业设计核心的船舶技术研究院迅速完成筹建并尽快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时不我待。

6月28日,省科技厅、哈工大、市政府共建三方举行签字仪式。

9月份,研究院完成机构注册和编制落实。

11月份,研究院召开第一届理事会,搭起船舶技术研究发展主框架。

一个集合船舶行业相关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以学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为依托,立足威海、服务山东、辐射全国,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以及人才培养等服务,为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打造技术高地的船舶技术研究院雏形初显。

新技术开发隆起“科研高地”

12月20日下午,记者在船舶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秘书长兼研究院副院长、哈工大(威海)初佃辉教授的办公室,看到了他刚刚获得的“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证书。

作为植根威海的研究院工作人员,初佃辉从研究院成立之前,就已经和本地多家船舶企业联合搞研发,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此次获得的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是以其为牵头人,哈工大(威海)与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研发的“基于构建复用技术的船舶建造协同管理软件系统”。这一系统的研发成功,将有效提高企业原材料采购、存储等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船舶技术研究院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建设“人才聚集、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与服务”三大高地的发展目标。而建设三大高地,人才是关键。

在人才战略方面,研究院不但充分发挥哈工大(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优势,而且对外聘请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原总工程师、中国船舶工程学院副理事长等高端人才为技术顾问,同时与清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29家高校、科研院所和船舶制造相关企业成立了山东船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起“需—研—产—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推动船舶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部件和产品创新。

■连线专家

让船舶“中国芯”从威海启航

“要彻底改变目前我国船舶仪器仪表‘外国造’的现状,必须从我们自己做起!”说起“国家海上试验场”,项目负责人哈工大(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大政教授很激动。

据了解,目前我国很多船舶制造企业所需的各项仪器仪表都依靠进口,很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人。经过两年多的争取,国家海洋渔业局最终选定了和哈工大(威海)合作,在威海建设国家级浅海公共试验平台,一方面监测一些进口的海洋探测仪器仪表,另一方面逐步过渡到中国海洋通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制造上,推动相关技术的工程化、实用化和产业化。

“科研上的弱项正是我们技术研发努力的目标。”王大政教授说,通过海上试验场的建设,监测、研发相关技术设备,对中国的船舶监测起到积极影响。而且,因为这一基地植根威海,监测设备一旦研发成功,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将对威海当地的船舶产业带来更大发展机遇,也将会对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起到强势带动作用。

■对话部门

以科技创新驱动蓝区建设

“推进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建设,是市科技局贯彻蓝区建设发展战略,提升全市造船业整体实力的有力抓手之一”。说起船舶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市科技局局长高同璞这样说。

“受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影响,我市面临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少,高层次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企业基础研究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我市在自主创新道路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重要途径,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技术创新为重点,创新方式,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导,走出一条有威海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高同璞说。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

今年以来,我市海洋产业和船舶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完成了6个技术规范、2个企业标准,现代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建省院士工作站8家,新增产业技术创新省级示范联盟2家,并新认定市级软件企业孵化器1家。

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威海)

扬帆蓝海破浪行

伴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蓝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将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威海)建设定为一号重点工程。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与大海血脉相连的威海人,把建设高定位、高标准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威海)作为驶进“蓝海”的重要引擎。

■记者看项目

让项目施工不出一丝纰漏

12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双岛湾科技城的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威海)施工工地。刚一下车,打桩机发出的“呜呜”的轰鸣声伴随风雪便迎面扑来。

在风雪中,身穿军绿色大衣的市质监局中心项目基建办主任张旭东,正与项目监理公司负责人高繁秀一起在对照图纸认真查看施工情况。

“张主任,您看地面上的积水都结冰了,这样的天气能够正常施工吗?”记者指着洼地上结起的冰层问道。“地表温度低,但是桩基础主体在地下,并不影响打桩施工。只要混凝土不上冻,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就不会受到影响。”张旭东说,“我们要把这项工程打造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工程,如果天气情况恶劣,施工方将采取加温、添加防冻剂等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工程进度。”

打造精品工程,不仅需要高水平设计,而且需要高质量施工和高标准监管。张旭东介绍说,项目施工单位总经理在施工队“进场”之初就专门发短信给项目经理初海涛:“这是一项国家级重点项目,我们承担这项任务,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施工质量、进度和施工安全上不能有丝毫马虎,必须要像给自己盖房子那样做好这项工程!”

监理方对待项目也是一丝不苟。“我们的监理工作是‘旁站监理’,将监理融入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施工材料进场开始,我们就根据规定严格执行送检程序,严把质量关口,不合格的钢筋、混凝土绝不让进场!同时,在桩位和桩深的查验上,我们都根据施工图纸仔细查验,确保不出一丝纰漏!”项目监理方负责人高繁秀坚定地说。

在市质监局项目基建办和项目施工方、监理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期工程1号楼、2号楼桩基础工程的复合桩即将完工,3号楼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地基挖掘工作。

质检中心立足威海服务全国

在施工现场项目办公室西侧的墙面上,记者从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威海)效果图上看到:一栋9层高的“主楼”矗立在项目一期工程的中间,4栋略矮的楼房像卫士一样分立在“主楼”两侧;在一期工程北侧,二期工程将建设的两栋大楼紧邻其后。

市质监局主要负责人许光介绍说,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威海)项目建设将分两期实施。目前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将建设9层高、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的主实验楼1栋,在主实验楼东侧建设两栋3层高、前后排列的海产品检测实验楼,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在主实验楼西侧建设两栋3层高、前后排列的海产品检测技术保障实验楼,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

他说,二期工程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将建设检测车间和学术交流中心各1栋,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在养殖实验基地建设科研楼、物料仓库、5个室内养殖车间、10个室外养殖池及其它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威海)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集海产品检验及风险监测、标准制修订、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技术机构和高端技术平台,服务于我国北方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许光在谈及质检中心未来发展时激情满怀。

许光表示,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威海)将承担山东及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的海产品监督抽查任务,开展全国海产品生产许可证发(换)证检验及周边省市各类社会委托检验业务,同时,协调整合科研开发力量,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

同时,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威海)在建成投入使用后能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向政府提供产业质量情况分析报告,有利于政府加强对产业的宏观指导和科学管理,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为企业服务方面,中心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公共检测技术服务,这对海产品生产企业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生产工艺,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将发挥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连线专家

“落户威海是必然”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海洋经济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对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2-12/25/c_114143433.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