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作笔绘蓝图-威海各部门推进蓝区建设亮点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全市各涉蓝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抢抓机遇,科学谋局,积极作为,全力投入到蓝色经济区建设大潮中。在各方的有力推动下,一片蔚蓝色经济版图正在我市隆起。日前,本报对主要涉蓝部门进行了采访,全面展现各部门的行动举措和明年的推进计划。
市蓝区办:
发挥职能作用 统筹蓝区发展
◆回望2012·成效
立足于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市蓝区办把省规划和试点方案66项重大政策和事项中,今年涉及到我市的17项重点任务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协调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制定详细计划,落实工作职责,集中力量加以推进。目前,17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进展。
立足于发挥指导监督职能,市蓝区办组织各县市区有关企业申请项目资金,定期赴项目建设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协调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对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启动了蓝区资金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围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等7个领域筛选储备了50个重点项目,实施按月调度推进,增强蓝区发展后劲。
立足于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市蓝区办对蓝区建设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查找问题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改进建议。从重大区域规划的研究,结合威海市委关于构建市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了新增的6大重点区域与蓝区建设充分对接的建议;到推进机制的建立,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蓝区建设工作推进领导机制,分管市领导每月召开蓝区建设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展望2013·举措
市蓝区办将全力推进省蓝区规划和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完成质量;对近期难以实施的任务进行深入调查,责成牵头单位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对2013年启动实施或继续实施的任务,要求牵头单位研究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定期调度推进。同时,要把项目建设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工作,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紧抓项目跟踪调度,力求以项目建设的新进展带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突破。在蓝区资金扶持上,要通过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为蓝区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撑。在管理机制上,要在继续采取蓝区建设推进领导机制、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责任到人机制、定期调度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蓝区建设督查考核、专项资金项目督导检查、奖励三项机制,激发推动蓝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市经信委:
抓好项目建设 优化蓝色经济布局
◆回望2012·成效
围绕我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的海产品精深加工、船舶修造、现代海洋制造业,谋划、筛选、提报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强、经济带动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重点项目,将山东海之宝海藻多糖研发及产业化等15个项目列入2012年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加以推进,其中中航威海船厂冷加工车间技术改造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省技改专项项目计划,得到960万元国家和省资金扶持。
为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进程和蓝色经济区建设,市经信委对全市已授牌的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走访和调研,向省经信委做好汇报工作;按照省经信委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相关要求,组织产业聚集度高、产业特色突出的乳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机械产业申报“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积极争取,已获批“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做好园区重点技改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转报工作,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提升项目装备和技术水平,共为10家企业办理了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税手续,用汇额1200万美元,为企业争取进口关税免税指标750万元。
◆展望2013·举措
市经信委将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资金争取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蓝区政策,确保完成蓝区各项建设任务。首先是建立重大项目库。认真研究国家、省关于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各项产业政策和鼓励措施,按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原则,围绕提高传统产业和国家鼓励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里鼓励发展“四新一海”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谋划、筛选、组织提报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强、经济带动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重点项目,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申报所需有关材料,建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改造导向的重大项目库。其次,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项目计划,得到国家、省资金支持。另外,还要做好蓝色经济区建设涉及经信委工作的牵头工作,及时调度、汇总相关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市教育局: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培育涉蓝技术人才
◆回望2012·成效
市教育系统以培育涉蓝人才为中心,加快推进各大中专院校的基础能力、学科专业、科研基地建设和科技创新服务。今年以来,全市职业教育在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中职骨干学校建设全面加强,文登职业中专创建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获得中央专项资金1000万元。同时,结合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撤销了13个老旧专业、新增和调整了21个新专业。为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我市今年建成了4个示范实训基地,联合企业组织开展了13个专业49个项目的技能大赛,并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
◆展望2013·举措
市教育系统将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文登、乳山职业教育中心校办学水平,加快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筹建进度,推进威海城区中等职业学校整合,构建“一市一所中心校”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将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市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年内至少完成3个建设项目,总数达到24个,完成五年规划总数的90%。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分级培养工作,继续开展省、市级职教名师评选工作。
全面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活动,建立职业学校与企业联赛制度,制定《威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组织管理办法》,促进技能比赛内容与企业一线技能技术紧密结合。此外,进一步强化职业学校的规范管理和专业的科学设置,逐步形成错位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办学体系。
市人社局:
搭建多元平台 招揽高端人才
◆回望2012·成效
市人社局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人才知识更新、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培养选拔等工作,全力助跑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今年以来,共引进各类人才1.78万人,比去年增长61.8%,其中引进博士51人、硕士1100人,引进进站博士后4名、外国专家543人次,实施国外智力引进项目65个,培养高技能人才600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50%。一年来,市人社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规定”,进一步修订“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全力构建海外学人高科技创新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五大载体平台;实施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工程,组织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威海行”“第三届校企合作恳谈会”等活动,实现企业与高端人才的有效对接;实施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将高级工培训补贴标准提高到1000元,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5万人,推动9所技工院校与50多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做好高端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培养各类专家、能手131人。
◆展望2013·举措
市人社局将紧跟“蓝区”建设步伐,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管理、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管理、博士后资金资助、技师工作站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同时要实施海内外人才智力引进工程,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论坛”,组织举办第四届校企合作恳谈会,加快高端紧缺专业外国专家团队引进。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层次人才专家培养选拔工程也将同步推进,全年力争引进各类人才1.2万人以上,引进实施65个国外智力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4000人以上。
市海洋与渔业局:
加快转型升级 提高渔业发展效益
◆回望2012·成效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海洋与渔业局紧紧围绕“服务蓝色经济发展、引领行业管理创新”的工作定位,强化措施,加强行业监管和产业推进,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服务、保障和支持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到756亿元;实现水产品产量220万吨,渔业经济产值增长8%,达到77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达到17520元;海洋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全国最优之列。
◆展望2013·举措
2013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全力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回应社会关注热点、破解行业发展难点,努力推进海洋与渔业实现突破、跨越、提升。主要目标: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到850亿元;实现水产品产量223万吨,渔业经济产值增长8%,达到837亿元;确保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成功。
市商务局:
释放对外开放活力 推进蓝区外向经济发展
◆回望2012·成效
作为外经贸主管部门,市商务局坚持“向项目要质量、向基地要效益、向海外要资源、向园区要空间、向规范要效能”的工作思路,努力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放大园区载体辐射作用,全力推进蓝区外向经济发展。预计全年进出口完成171亿美元,保持稳定增长;实际到账外资8亿美元,增长10%;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均可增长10%以上。
◆展望2013·举措
市商务局将以提高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为目标,建立大项目督查机制,通过旬调度、月通报方式,逐一跟踪落实推进项目进度。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实施差异化招商战略,实施产业链延伸及产业集群膨胀招商,通过驻欧盟代表处加强对先进技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招商。开展“访外企促增资、访内企促合作”活动,立足存量要增量,促使企业增资扩股,帮助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大力培育境外上市资源,跟踪服务好重点企业境外上市准备工作,做好上市过程中的股权运作辅导,争取顺利上市。
市旅游局:
强化旅游休闲特色 做大做强“蓝色品牌”
◆回望2012·成效
旅游产业是对接和融入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先导产业。借助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市旅游局强化资源整合提升,突出标准示范引领,加速培育高端项目,集聚产业发展优势,做大做强蓝色旅游品牌,实现全市旅游产业新跨越。
◆展望2013·举措
2013年,市旅游局将进一步强化旅游休闲特色,丰富旅游产品,融合多元产业,促进城乡交融发展,争取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0%。
以精品项目为重点,市旅游局将加快推进在建的42个旅游大项目建设,开展A级景区、星级酒店、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等创建工作,重点推出温泉+会议、民俗渔村体验+天鹅湖观鸟、海洋牧场探秘+海洋养生、海草房探寻+天鹅湖摄影、冬季来威海看雪+新年祈福等组合旅游产品和线路。
以产业融合为途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会展旅游等特色旅游。持续组织开展评选和节庆活动,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的旅游格局,逐步实现让游程慢下来,游客住下来,体验深起来,消费多起来。
此外,市旅游部门还将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威海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计划,实施“行业全员轮训计划”,推动城市向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市金融办:
加大创新力度 做好蓝区建设金融服务
◆回望2012·成效
2012年是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市金融办紧抓契机,不断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为蓝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对银行业信贷投放的引导,多形式举办特色银企对接活动,示范性签约160亿元,异地银行新增贷款30多亿元,着重向涉蓝领域倾斜。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俚岛海科、华鹏玻璃、三角轮胎上市申请被中国证监会受理,4家企业进入辅导程序,50多家企业纳入后备资源库。帮助华东数控等3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5亿元。引导企业债券融资8亿元,23亿元城投债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
今年以来,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相继到威海设立分支机构,4家保险公司和1家证券营业部开业,金融产业招商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推动金融改革与创新,扩大科技支行试点,引导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6.2亿元,推出的“智领通”系列信贷产品被中国银监会评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品”,威海市商业银行被中国银监会授予“2012年全国最佳科技金融创新中小银行”。
◆展望2013·举措
市金融办将继续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充分调动、整合各种金融资源,统筹发展金融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努力为蓝区建设提供更优的服务与支持。2013年,市金融办将加快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2-12/25/c_114147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