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渤海难题”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4:09 

工业滨海化、滨海重化工化。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强度加大,近岸陆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的甚至遭到毁灭性破坏。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真实地再现今天的渤海:目前天然湿地面积不足新中国成立前总面积的30%,水库下游80%以上的河道干枯,海岸陆地建设用地规模增长1倍左右……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上,谈及渤海生态环境现状,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忧心忡忡:“作为主管部门,下一步将从区域立法、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等3方面加强工作,以推动渤海永续发展。”

渤海变“死海死海””绝非危言耸听

自古以来,渤海在养活中华儿女上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食物来源,使其沿岸人民得以繁衍生息。

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渤海经济圈迅速崛起并日益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而与之相反的是,受益渤海不护海、受惠渤海不爱海,却日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污染严重,资源锐减,渤海告急!

2010年,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42亿吨,占全国的18%;

近10年来,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废水总计为500多亿吨;

20年来,环渤海地区农药总量300多万吨,有近30万吨的农药流入渤海。

……渤海,俨然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和天然垃圾场。如此巨大的纳污量,且受地理条件所限,渤海已不堪重负。“再不治理,渤海恐将变‘死海’!”有专家不无担忧地说。

“渤海受污染,鱼虾难产卵,有的在减少,有的已绝产。”据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介绍,由于渤海入海口海湾被严重污染,导致许多鱼虾贝蟹受损,有的品种甚至已经绝迹。而盲目造船下海,乱捕乱捞强度过大,也使一些渔业资源面临枯竭。此外,省、市、县、村都在进行围填海,渤海的滩涂和自然岸线已所剩无几。“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渤海将有可能成为‘死海’。这绝非危言耸听。”

对于渤海现状的成因,王宏一语中的:发展的压力和冲动大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

“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道路,实践证明在我国行不通。如果勉强按老路走,我们很可能在没有享受现代化成果前,就被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垮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严肃地说,“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陆域经济活动机制是破题关键

渤海危在旦夕,这让众多海洋专家和学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就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河北省海洋局局长王保民说,到2020年,河北将重点开展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海岛整治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3方面工作。

对于如何整治、修复和保护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王保民认为,“控制入海污染物总量是有效举措。要采取海陆联动、以海定陆、陆海统筹的方式,建立陆海一体的海洋污染防控体系。在控制污染物总量的同时,还要坚持保护优先,以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

为此,河北省海洋局制定了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即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20%、海洋生态红线区入海直排口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等方面的“硬杠杠”。另外,河北省还将采取保护与维护关键区域生态功能、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提升海洋资源利用价值等措施,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研究证明,陆域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的‘贡献’超过80%。每年仅辽河排入渤海的废水就达15亿吨。”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栾维新说,“未来,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更大,环境压力也越大。调整沿海社会经济活动对渤海环境影响的机制是破解‘渤海难题’的关键。将渤海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转向陆域社会经济活动,是解决渤海环境问题的高效途径。”

能否治理好渤海,事关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事关“美丽中国”建设愿景的实现,更是对渤海地区乃至全国人民能力和智力的考验。“国家海洋局作为主管部门,将从法制、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建设3方面促进渤海永续发展。一是要积极推动渤海环境保护的区域立法;二是要严格对渤海用海环境的评价和审批……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21224/8307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