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海洋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5:03 

近日,在201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中国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司长王殿昌,王司长向记者介绍了他对国家海洋工作和海洋经济类会展的前景展望。

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海洋类会展方式上多层面、多视角、多领域 不要都追求大而全

在谈到海洋会展时,王司长认为,海洋类会展的展览、签约、推介、论坛等活动形式,对于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海洋工作方针政策,提高公民对海洋的认知,增强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树立全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科学理念,乃至普及海洋科学技术基础知识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同时,他表示,展会不一定都要追求大而全,更重要的是要看社会效应和经济效果。方式上可以是多层面、多领域和多视角,以突出主题。譬如可以以当地海洋经济优势产业为核心,或者围绕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生物医药、海洋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水利用等方面开展活动。各地的海洋经济类会展完全可以分不同的主题,突出重点来推进各地重点规划的海洋经济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海洋经济类会展方式也不一定都要千篇一律的用展览的方式。总之,海洋宣传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是政府推进全民海洋教育,推动海洋知识进课本,海洋教育进教室;第二可利用海洋日、海洋节等,加强海洋宣传;第三,要利用海洋博物馆、海洋馆等基础设施,加大开发力度,宣传海洋。

王司长指出,广州举办的本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其实已经开始注重对地方特色的展示。本届博览会已经注意到要区分海洋经济不同的行业门类,区分广东地区不同区域来推进海洋经济各行各类的项目。作为海洋经济的试点地区,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上。所以无论是举办推介会、博览会还是海洋经济论坛,对想推介的项目,想展示的内容都要阐释得非常清楚。海洋经济会展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应该注重发展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要有每一个会展的主体项目,这样推广起来会更深入人心,影响也会更大。

发展海洋经济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海洋开发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谈到海洋经济发展时,王司长指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基本国策,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对海洋工作提出了“陆海统筹”、“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的“百字方针”。“陆海统筹”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实施的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重大决策,是指导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方针,是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论依据。刚刚闭幕不久的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为我国海洋工作和海洋经济发展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海洋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谈到海洋经济发展理念时,王司长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海洋开发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海洋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考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加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要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确立科学技术是海洋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理念,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注重海洋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海洋管理体制,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能力。第三,要坚持国际视角,开放发展。我国经济已是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规划强调海洋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加快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

在谈到陆海统筹时,王司长指出,要以建设美丽海洋为目标,坚持陆海统筹。第一,统筹近海资源利用与深远海空间拓展。紧紧围绕发展带动主题,进一步统筹“向陆”和“向海”两翼发展。我们辽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家园。海洋既是目前我国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沿海地区发展的优势在海,沿海地区发展的支撑在陆,海陆统筹发展才是出路。第二,统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布局调整。紧紧围绕区域间协调发展主题,进一步统筹临海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产业布局。新一轮开发布局将思维转向了海洋,赋予了依靠海洋经济的发展,拉动区域振兴的全新内涵,更加注重沿海地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特色,通过“陆海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避免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聚集沿海,避免产业同构导致的恶性竞争,使沿海地区真正成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区域。第三,统筹海洋经济总量与质量提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主题,进一步统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标志着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必然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要在高起点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将在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提升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以促进海洋总量与质量双提升。第四,统筹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主题,进一步统筹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环境清洁、生态安全的海上家园。海洋经济发展要健康的海洋为基本保证。第五,统筹海洋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海洋不仅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其他资源的载体。我国海洋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率低,海洋资源十分宝贵。沿海地区的发展,对空间资源、岸线资源、生物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等需求日益加大,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向海洋索取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之古训。

在谈到建设海洋强国时,王司长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但实际上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建设海洋强国和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相辅相成,完全一致的。我国是一个海洋和陆地兼备的大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我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所以无论是建设海洋强国还是建成小康社会都离不开海洋。王司长进一步举例说,从交通运输上来说,我国现在的海上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中国海上运输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0%,如果没有海上交通来组织产品的出口和进口,中国的发展就会受到消极影响的。另一方面,海洋资源还极大地缓解了我国陆上资源紧张的困境。现在中国海上石油产量是一个大庆油田的产能,每年石油产量达到5000多万吨。中国在发展,能源需求量在增大,解决需求的出路在海洋资源。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已发展根深蒂固的陆地产业入手十分困难,合适的解决出路应该是从海洋产业入手,把产业链条向海洋延伸,在产业延伸的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的一种便捷思路。实际上海洋产业将来一定会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领域,也是促进陆地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深远海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开采利用都是海洋产业的排头兵,这些都将是未来海洋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

建设美丽海洋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推进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模式

在谈到建设美丽海洋时,王司长还强调,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需要继续提高,而且还要转变观念。在培养公众海洋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把这一观念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海洋是可以利用的,但是千万不能像陆地发展一样先污染再治理,一定要杜绝不科学的发展方式,杜绝一切竭泽而渔般的过度开发。

针对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问题,王司长表示,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进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模式,保护养护海洋。他指出,现在海洋可持续发展遭受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近岸海域的开发造成海洋生态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是来自陆地上的面源污染。单个排污口入海排放,可以强制要求达标排放。但是要解决陆地面源污染,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例如制定出台生态补偿制度。王殿昌司长以江河入海污染为例,要鼓励上游地区和企业保护水环境,下游地区或企业要对上游地区或企业给与补偿,形成合力保护水系,保护海洋。王殿昌司长同时介绍说,全流域统筹管理理念已经提出,期待逐步转变为政策和现实。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建设美丽海洋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海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已经到了离不开海洋而发展的历史阶段。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必然提高,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必然加快,中国的海洋大业必定振兴!

据悉,本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广州举办。前不久,第二届APEC蓝色经济论坛在天津举行;11月初,厦门举办了国际海洋周;9月,宁波承办了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随着国家对于海洋经济的重视度提高,中国各地举办的海洋类会展也越来越多。在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海洋经济类会展中,签约、展览、论坛似乎越来越成为了海洋经济类会展的固有环节……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2-12/20/c_114092251.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