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大威海下文登布局:环海发展重要板块
在一体化大威海发展格局中,文登市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既是“两轴支撑”中向南一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环海发展”中的重要板块,更承担着全市六大重点区域之一——大南海的开发建设重任。
新形势,新机遇,新使命。顺应一体化大威海发展大势,文登市主动作为、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按照“打造先进制造业隆起带”的要求,把全域作为威海发展的有机部分来谋划,从总体布局、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重要节点等层面,加速与威海一体化大布局对接。
如今,放眼一体化大威海下的文登,以城区为枢纽,南北两大板块加速隆起,东西两大区域全面拓展,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正在崛起,一个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市域一体发展的大格局正在形成。
谋局市域一体 拓展空间承接大威海
近日,经常往返文登和威海的市民有了新发现,在工业新区与文登相接处,202省道原本是在草庙子镇北台村南90度直角向西拐过去,如今,90度拐角处,一条南北走向的20多米宽土坯路赫然于此。
“取直”202省道文登段,在文登城区东部修建一条北接工业新区,向南穿过309省道直达石泽线的南北大动脉,这是文登市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两轴支撑”空间布局的对接措施之一。
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战略部署,作为“两轴支撑”向南一轴,经工业新区、文登市区延伸至南海。在向南一轴上,文登地位举足轻重。
为此,文登市以推动对接融合为目标,将城区、南海新区、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四大重点区域进行统一谋划和规划,从空间布局上实现各板块的对接融合,以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对接全面启动。
南海是威海未来发展的希望。文登市确立了“发展文登就是发展南海,发展南海就是发展文登”的理念,把全市作为海洋经济新区来打造,推进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并加速南海与城区两大经济板块对接联动。以龙海路、金海路、圣海路和明年开工建设的畅海路四条南北主干线为纽带,不仅拉近了南海与城区的距离,更加速了南海产业辐射沿线向城区延伸,而城区的发展空间也加速向南海拓展。
如今,文登与南海已开始进入深度融合的“佳境”,除了产业层面,服务上的对接也全面到位:成立了南海发展指挥部,授权行使市政府相关职能;今年9月13日成立了南海发展服务中心,将发改、国土等十几个部门的50项职能进行了统筹集中,实行一号受理、并联审批,为南海发展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
不仅如此,威海全市一体化布局中,一条纵贯南北的疏港路将威海港与南海新港相连接,更成为文登加速融入全市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在北部空间拓展上,文登经济开发区则担负着向北、向东与工业新区及市区对接的重任。为拓展空间、加速对接,文登市按照区镇合一、共同发展的思路,对经济开发区和文登营镇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区的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东西两翼是文登市的薄弱区域,但随着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文登东西两翼也日渐丰满,孕育起新的发展希望。东部,依托威海综合保税区选址空港的契机,激活大水泊区域,成为连接威海、荣成的核心板块;西部,以昆嵛山、圣经山、大英汤开发建设为重点旅游经济板块,与南部滨海相衔接,使“山海泉”连成一线。
产业对接融合 隆起先进制造产业带
在全市一体化布局中,向南一轴被赋予“积聚先进生产要素,打造先进制造业隆起带”的新使命。
在这一轴线上,文登经济开发区、文登城区、南海新区三大重点区域,是先进制造业隆起的重要载体。
对于肩负全新使命的三大重点区域,文登市有着清晰的定位: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三大载体错位发展、对接融合。
隆冬时节,位于南海新区的曲轴工业园项目依旧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着眼于“全国规模最大”,天润曲轴急剧膨胀升级,投资13亿元在南海新区进军大曲轴项目,找到了新发展空间。
天润曲轴由文登经济开发区向南海新区拓展,这是文登市制造业对接融合的一个缩影。目前,威力工具、鸿通管材等骨干企业纷纷进驻南海新区,转调再冲刺。
作为传统工业强市,文登市制造业发展有着良好基础优势。随着几大重点区域的崛起,文登产业发展思路也越发明晰:南海以蓝色产业为重点,经济开发区瞄准高端方向,城区则“腾笼换鸟”突破现代服务业,并有效衔接南北两大板块。
思路既定,三大重点区域各领“风骚”,齐头并进——
南海新区重点围绕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精细化工和临海涉海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发展热度持续升温:15家世界或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今年又有14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入驻,蓝岛科技等32个高端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文登市还大胆突破南海新区规划范围,依据产业对港口依赖程度的不同,提出向内陆延伸发展与港口有关联、但不必紧靠港口的产业,使整个市域都成为临港产业的发展空间。
经济开发区按照“放大区镇合一优势、推进高端一体发展”的思路,整合优势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拓展步伐,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植高端产业。新成立了威海工程技术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建设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万图高分子、金轮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已部分投产,高端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呈现出项目高新化、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态势。
工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服务业发展。同时,工业的振兴,更需要服务业的强力支撑。
文登市城区中心商业圈的崛起,恰恰使文登经济实现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近日,文登中心商业圈又连添“两子”——南源大厦和长江汇泉商厦超市先后盛大开业。此外,精品步行街、香山公馆等6个大型商贸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县级市“两公里商业圈”新概念。
着眼于为先进制造业隆起带提供有效服务保障,文登市坚持完善功能与产业培植互动,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西部老城区全面改造升级,形成了以润泰国际购物广场、利群文登购物广场、精品步行街、南源大厦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为主,融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商业圈。东部城市文化商务区充实服务功能,人力资源市场、体育馆建成使用,财富大厦、上海国际城、峰山森林公园、商贸中心等项目基本完工,村镇银行、工行文山东路支行等金融机构和万利城、仁和时代广场等优质项目争相落户。
商务发展、文化娱乐、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等多种经济业态的百花齐放,成为先进制造业隆起的根基。
突破镇域经济 以一体化带动城镇化
“区域协调、城乡均衡,实现统筹发展”——文登市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在一体化对接发展、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隆起带的同时,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以重点区域带动镇域经济新突破。
经过5亿元重新“镀金”的圣经山风景区又焕发了新生机,正免费开放,行政商务区内部装修年底前即将开门揖客,华宫道观群前的巨型老子锻铜雕像正在安装……圣经山一系列人文景观和配套设施相继完善,被评定为AAA级旅游景区,在文登西部托起了一个新的高端旅游休闲文化集群。
与此相呼应的,在葛家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下,葛家镇新引进的昆嵛国际生态农业养生园中的12幢木制样板房已全部完工,形成五道河新景观。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支撑,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经济活力的关键环节。认识到这一点,文登市把一体化格局下的镇域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全力推进。
自今年10月起,文登市在全市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找差距、剖根源、定目标、谋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打出了镇域经济发展特色“组合拳”,要求全市各乡镇以威海市前20名先进乡镇为学赶目标,结合各镇实际,定目标,排任务,找准镇域经济突破口,实现镇域经济大发展。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全市各镇(办)纷纷行动起来,以全市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修编为契机,按照市域一体发展的思路,明确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积极对接各大经济板块,培植特色产业,掀起了新一轮的镇域经济大发展的高潮。
作为文登市区和南海新区两大板块的节点镇,依托紧靠先进制造业隆起带南轴的张家产镇、宋村镇、泽头镇等已经赶上制造业发展“特快列车”,谋求经济大发展。
宋村镇依托毗邻南海新区,以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为抓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和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无公害蔬菜、生猪、皮草等六大特色产业,投资11亿元的成达产业园项目、投资1亿元的奥吉丽斯皮草二期工程等8个涉农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张家产镇围绕文登市区直通南海的圣海路,做足温泉和西洋参等特色文章,开发建设天沐二期,布阵农业博览园,一条连接城区与南海的休闲旅游产业带呼之欲出,借助旅游快车发展镇域经济。
泽库镇依托南海新港,提出以港兴镇、镇区对接、一体发展的思路,全面加快镇区综合开发,发展滨海旅游和临港产业,致力于打造南海新区的综合服务保障基地。
大水泊镇发挥空港优势,抢抓综合保税区及城际铁路、新疏港路等路网建设的机遇,对镇区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实现与保税区规划的无缝衔接,构建以镇区为中心、南北联动、一体发展的经济增长板块,推动镇域发展向更高层次跨越……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2-12/19/c_114086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