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崛起"滨州板块"为蓝黄提供资金支撑

来源:滨州市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5:13 

·我市上市公司达15家 融资额262.3亿元 境外上市融资额居全省首位

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的地区,金融资源不断向滨州汇集,有效资金也不断向这里积聚注入。近年来,资本市场上“滨州板块”的形成和崛起,为推动我市转方式、调结构,促进“黄蓝”两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目前,上市公司达15家,境外上市融资额居全省首位

1996年7月2日,“鲁北化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此后,“华纺股份”、“滨州活塞”、“魏桥纺织”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特别是,“魏桥纺织”挂牌交易当天,一举创下了H股历史上发行市盈率最高、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超额认购倍数最高、冻结资金金额最高“三个之最”,令全球瞩目。2007年8月,宏诚控股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我市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零”的突破。

“黄蓝”两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市又掀起一波企业上市高潮。2010年,滨化股份、齐星铁塔、鲁丰铝箔3家企业首发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超过32亿元。滨化股份成为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省第一家在沪上市企业。齐星铁塔则是我市第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市中小板上市的企业。2011年,中国宏桥、金瑞诺华兴、西王食品完成上市目标,募集资金总额63.8亿元。金瑞诺华兴成为我市第一家在加拿大上市的企业。2012年,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西王特钢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

截至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5家,其中,境内7家,境外8家;从资本市场直接募集资金262.3亿元,上市公司家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列全省的第7位和第6位。其中境外上市融资195亿元,位居全省首位。

我市上市公司形成多元化、立体式融资格局

通过企业上市,我市培育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对于带动主导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拉动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5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季报和半年报看,我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良好,再融资能力明显加强,为上市公司持续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12年,鲁丰股份成功实现增发,再融资7.77亿元,中国宏桥、西王糖业先后发行可转换债券共计18.2亿元,滨化股份、渤海活塞、中国宏桥等发行了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共计48亿元。齐星铁塔、渤海活塞、西王食品等上市公司已经出台再融资计划。众多上市企业正在利用资本市场这一平台运作公司债券、中长期融资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上市公司一个多元化、立体式的融资新格局已经形成。

我市还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到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借助股权交易市场平台募集后续发展资金,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今年11月30日,滨州市科瑞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鸣锣挂牌,成为我市第一家在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企业,实现了我市在全国性股权交易市场“零“的突破。

“十二五”末,力争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5家以上

在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过程中,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并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植。

目前,全市上市后备资源企业保持在30多家,保障了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市形成了“上市申报一批、启动运作一批、培植储备一批”,分类推进、梯次发展的企业上市工作格局……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2-12/18/c_114064563.htm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