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蓝黄"两区"战略融合催动跨越发展
7月9日,美国《财富》杂志正式公布2012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249.05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世界五百强第440位,成为滨州首家入围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也是山东省第一家进入世界五百强的民营企业。
2009年底和2011年初,国务院分别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一个省有两大国家战略已不多见,而两大战略在滨州叠加交汇更是历史的垂青。“黄蓝”两大战略如同一个巨大的引擎,催动着滨州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魏桥创业集团成功入围世界五百强便是滨州市各级各部门抢抓“黄蓝”两区开发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
以“打开山东北大门”为己任,向未利用地、向广阔海域要空间、要资源
在推进“黄蓝”战略中,滨州市坚持陆海统筹、“黄蓝”融合,把战略机遇、政策空间、资源优势、品牌效应转化为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强大动力,实施了北部沿海崛起战略。以“打开山东北大门”为己任,向未利用地、向广阔海域要空间、要资源,全力打造北部沿海经济隆起带,推动港口、产业、新城、腹地“四位一体”同步发展,积极培育了临海产业体系。
滨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于2010年4月2日成立了北海新区,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加快北海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2010年9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省级北海经济开发区。
北海经济开发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海湾南岸,规划面积1500平方公里。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是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四个临港产业区之一,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州蓝色经济发展“一核、两翼、多节点”的核心区域。
北海经济开发区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高效生态主题,确定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行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环渤海地区物流中心、蓝色经济集聚区的发展定位,谋划了“一港(滨州港)、一城(北海新城)、一带(沿海生态防护林带)、十区(贝壳堤生态湿地保护区、临港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区、浅海滩涂开发和健康养殖区、现代渔港经济区、休闲观光旅游区、新能源科技研发示范区、鲁北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发展布局,重点发展绿色化工、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渔业和盐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目前,一个新的产业聚集区和滨海新城在沿海荒碱地上即将形成。50平方公里起步区形成了“十四纵九横”的路网框架,水电讯气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北海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一个千亿元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一个五百亿元级冶金建材产业集群,三个百亿元级油盐化工、粮油加工、港口物流产业集群。
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大品牌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是全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命名的国家战略。滨州是黄三角开发建设“主战场”,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立足“高效生态”定位,叫响了“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大品牌。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滨州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滨州市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等核心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谷山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等,正按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要求,安装了界碑、警示牌等地理标志,安置了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加强了涉及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新建了引黄济青渠首鸟类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沾化县徒骇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博兴县麻大湖省级湿地公园和无棣黄河岛湿地公园等3处。
滨州市先后实施了水系生态绿化工程、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工程、荒山植被修复工程、生态林场建设工程等,新建农田林网131万亩,新造林86万亩,林木覆盖率增长了4.6个百分点,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3.4%,提前四年完成规划任务。不间断地实施海洋资源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沿海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累计底播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缢蛏、文蛤和青蛤等苗种15亿单位。新创建1处缢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中国毛虾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卤虫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市共有5处省级以上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完成任务指标(建设5处渔业资源保护区)的100%。
滨州市始终坚持“治、用、保”的科学治污理念,强化源头控制、狠抓过程治理、严格末端把关,“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持续呈现。2011年底,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十一五”规划项目完成率97.5%。
补齐制约发展的短板,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两区”建设能力增强
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滨州发展的短板。“两区”开发建设以来,滨州市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并谋划了一批惠当今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打通发展血脉,夯实跨越支撑。
滨州港被纳入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17公里引堤、防波堤建成,2×3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已达到靠泊条件,4台25吨级门座式起重机已安装到位,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德龙烟铁路滨州段路基土方完成91%,大中桥及小桥涵完成93%,包括征地拆迁投资在内,累计完成建安投资16.5亿元,完成标段投资额的72%,工程量、投资额均处于沿线5市前列。滨德高速于2011年6月建成通车,济东高速已于10月28日奠基开工。此外,滨州市推进市县政府驻地一级路连接线和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初步打造了滨州“四十分钟交通圈”。
滨州市已建成1000万立方米以上大型平原水库27座,一次性蓄水能力达到8.7亿立方米。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为493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
黄三角中心名城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完善,两年来共投入资金106亿元,新增道路面积849.9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32.8%,以“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型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实施特色产业园区带动战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
滨州市把培育特色产业园区作为引领示范高效生态经济和海洋产业的重要载体,按照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要求,规划建设了50个重点特色产业园区。瞄准《规划》目标,滨州市深入落实《关于加快市重点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两区”发展的意见》,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园区的规模、层次、集约化水平,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和海洋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10个农业园区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推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滨州市以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沿海健康养殖园区、冬枣产业示范园、现代畜牧园区等10个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为抓手,示范带动,构建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目前,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在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级现代畜牧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黄河三角洲(滨州)75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园区被列为省部共建项目。以此为引领,全市共培植起58家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奠定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建成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绿色食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肉牛肉羊加工业示范基地,动物用生物制品生产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25个工业园区经济规模不断膨胀。滨州临港产业区建设加快推进, 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进一步配套完善,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绳网产业园、临港产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板材厨具等特色工业园区规模不断膨胀,带动作用明显。各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
15个现代服务业园区发展迅速。惠民孙武古城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阳信民俗文化产业园、高新区物流园区、开发区现代物流中心、博兴麻大湖风景区、邹平铁路物流园区等15个重点服务业园区正在加快推进。
特色园区搭建起载体,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成为滨州未来发展的活力。今年上半年,滨州市总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398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224个,完成投入302亿元。如,西王集团的45万吨医用级无水葡萄糖、香驰粮油10万吨大豆分离蛋白项目已相继投产;滨奥飞机累计接收订单194架,2012年将有100架交付使用;大唐滨州2×35万千瓦“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新建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滨化集团与世界500强陶氏化学合作的四氯乙烯项目进展顺利;渤海实业与世界上最大的粘胶纤维巨头奥地利兰精公司合作,新上年产30万吨的粘胶纤维项目;华兴集团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波腹板生产成套装备,2013年将达到150台(套)生产能力,可新增销售收入30多亿元。一批涉海项目竣工验收。主要包括沾化县一级渔港综合整治项目、沾化县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沾化县海域管理示范县补助项目等等……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2-12/17/c_114049345.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