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略论秦始皇的海洋意识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6:28 

自春秋时期起,中原以外地区政治势力崛起,即《史记·周本纪》所谓“齐、楚、秦、晋始大”,《齐太公世家》所谓“唯齐、楚、秦、晋为强”。这些原先处於边缘地位的政治实体迅速强盛,出现了《荀子·王霸》所谓“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的局面。至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迁都方向多显示出向中原靠拢的趋势,说明中原在统一进程中的文化重心地位重新受到重视。秦统一后,情形又发生了变化。北河与南海的经营,体现出其扩张的趋向。另一值得关注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秦始皇“东抚东土”,“乃临於海”的实践。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秦始皇对海洋的关注,可以看作一个特殊的典型,除此后汉武帝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外,其他人皆难望其项背。而秦皇汉武东巡海上的表现,刺激了海洋探索和海洋开发的社会热情,中国人的航海能力与早期海洋学的进步,也因此获得了有益的条件。

“并一海内”成功与“天下”“海内”理念

秦始皇实现的统一,并不能简单地以杜牧《阿房宫赋》名句“六王毕,四海一”加以概括。秦帝国版图的扩张,除“西北斥逐匈奴”,“徙谪,实之初县”(《史记·秦始皇本纪》)外,还包括对岭南的征服。战争的结局,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南越列传》所记载的“南海”等郡的设立。

春秋战国文化典籍中“天下”语汇的频繁使用,体现统一理念得到诸家学派的认同。与“天下”往往并见的政治地理概念,还有“海内”。如《墨子·非攻下》“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荀子·不苟》“?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及《成相》“天下为一海内宾”等。《韩非子·奸劫弑臣》“明照四海之内”,《六反》“富有四海之内”,《有度》“独制四海之内”,则以对“海内”的占有和控制宣示绝对权力全面专制的理想,如《饰邪》“强匡天下”,《初见秦》“诏令天下”,《大体》“牧天下”。秦始皇琅邪刻石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的说法。王绾、冯劫、李斯等议帝号时所谓“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都是在这一认识基点上对秦始皇功业的肯定。在关於封建制与郡县制的辩论中,李斯所谓“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秦始皇所谓“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周青臣所谓“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淳於越所谓“今陛下有海内”等,也都沿袭着这样的语言习惯。

秦始皇关注沿海地方的种种表现,应当与这种天下观和海内观作用於政治生活有关。通过琅邪刻石“东抚东土”,“乃临於海”,之罘刻石“巡登之罘,临照於海”,“览省远方,逮於海隅”,以及“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等,都可以透视出这种政治理念的影响……
查看全文: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2/1213/c49157-1988347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