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口牡蛎10年后重生 2014年青岛市民可尝鲜

来源:王汉峰 马丙政   发布时间:2013-07-03 10:16:54 

由于大沽河、洋河分别从胶州市的左右两侧汇入胶州湾,因而处于两河入海口之间的胶州湾海域水质是青岛最适合海鲜生长的地方。胶州湾出产的海鲜味道鲜美,一直是岛城人引以为豪的事情。但是,近年来胶州湾里贝类养殖品种较单一,除了蛤蜊,几乎没有别的品种,而牡蛎在二十年前试种曾折戟胶州湾。如今,随着胶州湾水质的不断改善,又有养殖户抢先养殖牡蛎。目前,30万斤牡蛎苗已入海。

现场

牡蛎苗抱团播苗才能活

昨天凌晨5时许,记者驱车来到胶州营海码头看到,刚刚从莱州运来的两大车太平洋牡蛎苗已经卸到两艘渔船上。 530分许,记者跟随东营村养殖户郑海青的渔船前往养殖牡蛎的滩涂。 我们必须赶在退潮之前将牡蛎苗撒到养殖区域,要不然的话就回不来了。 郑海青告诉记者。船在海上航行了大约40分钟,才到达目的地,根据退潮时插的标记,郑海青和随行的七八名渔民拿着铁锹,将附在扇贝壳上的牡蛎苗往海里撒。记者注意到,这些牡蛎都依附在巴掌大的扇贝壳上,一个扇贝壳上约有两只牡蛎苗。他抛撒的密度非常厚,跟抛撒蛤蜊苗有明显的不同。

据郑海清介绍,牡蛎生长时,需要抱团才行,单纯将一片扇贝扔在海滩上,基本不会活,只有将他们叠放在一起,这些牡蛎才能相互借力,进行呼吸和觅食,才能渐渐长大。

回忆

二十年前试种没成功

胶州湾淤泥较厚,浮生物较多,适合养殖蛤蜊,但对于喜欢沙质的牡蛎来说,这样的环境无疑也是一种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里也曾养殖过牡蛎,但是没有成功。从十年前就基本上没有牡蛎了。 据营海水产部门负责人孙经理介绍,当时,养殖户抛撒了一部分牡蛎,但是两年下来,却没有多少收成。孙经理分析认为,当时这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附近虾池较多,高峰的时候达到好几万亩。每次养殖对虾时,都要用药洗虾池,排出的废水直接入海,导致胶州湾沿海养殖户叫苦不迭。现在,很多虾池都退出了市场,目前仅有两三千亩,对沿海水质已形成不了威胁。

喜悦

水质好海鲜变鲜美

近年来,随着胶州湾水质的改善,尤其是大沽河、洋河的水也得到不同程度地改观,使这里入海口的海鲜有了丰富的营养,在这里养殖什么就能丰收什么。据郑清海介绍,以前胶州湾污染的牡蛎根本没有人要,自然也就无人养殖了。 2008年以来水质改善,这里沽河和洋河的入海口,淡水入海,与这里的海水接壤,浮生物增多,成为养殖场的天然养料,这里出产的海鲜都有一股淡甜的味道,也是鉴别是否是胶州湾海鲜的标准。试种的太平洋牡蛎苗在莱州培育,目前,30余万斤牡蛎苗已经入海。两年后,也就是在青岛世园会期间,这里的牡蛎也到了收获期,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胶州湾鲜美牡蛎。(记者 王汉峰 马丙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