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军继谈“蓝黄”两区发展

来源:山东蓝黄两区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9:50 

编者按:全省蓝黄"两区"建设工作会议229在潍坊召开,贯彻落实省"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交流"两区"建设经验,回顾总结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任务。省蓝办副主任关兆泉传达省"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省黄办副主任周宣东主持。省发改委副主任、省"两区"办常务副主任宋军继讲话。根据宋军继讲话内容,整理以下观点。

谈去年"两区"发展

"两区"人口3475万人,占全省的39.1%,陆域面积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45.2%。也就是说,"两区"40%的人口、45%的面积,创造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措施,全力突破,积极推动"两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各级"两区"建设办公室牢记使命,埋头苦干,为推进"两区"建设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去年"两区"建设呈现投入力度大、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发展后劲足的良好态势。"两区"人口3475万人,占全省的39.1%,陆域面积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45.2%。也就是说,"两区"40%的人口、45%的面积,创造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对此,姜异康书记和姜大明省长都明确指出,"两区"建设已经成为引领全省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在深入实施蓝黄两大战略进程中,市县两级都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典型。综合来看,这些典型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领导重视。推动一个区域又好又快发展要有鲜明的旗帜、科学的目标和有效的抓手。"两区"建设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就是我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面旗帜,就是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一大目标,就是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又一个抓手。我省以前没有国家战略,多年来一直在努力争取。现在有了涵盖959个县(市、区)的蓝黄两大战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珍惜机遇,推进"两区"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日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这是落实工作的关键。

第二是认识到位。各级各部门对"两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定位、任务目标、工作重点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这是推进工作的根本。

第三是思路明确。落实国家战略,实现重点突破,不能平均用力,从哪里着手才能够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尤其重要。各市、县(市、区)以国家《规划》和省《实施意见》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重点突破、打造亮点、统筹发展、协调推进的路径非常清晰。这是抓好工作的前提。

第四是措施得力。虽然各市、县(市、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但都在要素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开动脑筋,采取了有效有力的举措,创造性地推进"两区"建设。这是完成任务的保障。

第五是成效明显。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两区"建设在整体上取得重大进展,在各市县也产生了明显的成效。姜异康书记在今年"两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对"两区"建设作出了科学判断和客观评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两年多,现在进入了深入推进、显现成果、发挥效益、形成示范的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目前正处在全面启动、加快推进、攻坚克难、爬坡提升的阶段。这一深刻阐述,既是对以往工作的充分肯定,更对下一步"两区"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振奋精神,把握机遇,加快"两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谈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聚度不高、特色不鲜明、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各市发展不平衡,区域间融合发展、错位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政策的协调性和整体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两区"建设虽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一,产业集聚度不高、特色不鲜明、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园区是载体,产业聚集是目标,在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三区三园"中培育一批在全球全国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是两大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两大战略从整体上各有特点、各具特色,但具体到园区和产业上则特色不突出,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里面什么产业都有,真正具体到现代海洋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能聚集50个项目的不多,聚集100个项目的更少。9市之间的物流发展也比较滞后,难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第二,各市发展不平衡,区域间融合发展、错位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959县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内部竞争现象,基本上是你干什么,我跟着干什么;而不是你干什么,我就干别的来进行配套,或者你干别的来为我配套。

第三,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政策的协调性和整体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两区"建设,国家有政策,省里有政策,各市也有政策,一方面有些政策没落实或有些落实没到位,另一方面现有政策的叠加效应也发挥不够。政策落实要主动,要抓紧,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不借助这个机遇抓紧落实,以后再去争取就更难了。

谈政策事项

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不仅在国家区域发展中明确了定位,关键还有政策含金量,另外还可以保持区域发展的连续性,不会因党委政府换届而变化。

2011年:推进规划顺利实施,要有有效的配套措施,没有措施是不行的。沿海省(市、区)目前都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竞相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就看谁落实成效好、落实成效大。怎么取得成效、成果?关键是要有措施。我们多次到兄弟省市考察学习,积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在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反复研究论证,出台了"两区"《规划》实施意见等11个规范性文件。应该说,从落实《规划》的配套政策来看,我们走在了前面。

从编制规划到落实规划,都存在指标体系的问题。这是发展的参照坐标,既是基础,也是标杆。我们在建立"两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工作中,特别是在建立蓝色经济区发展指标体系上花了很大气力。因为国家现行的海洋经济指标体系,只核算到省和计划单列市,进一步核算到市县,就需要我们省里自己来制定详细的标准和规则。以指标体系为基础,我们研究制定了"两区"建设年度绩效评价及考核暂行办法,已经在第二次领导小组会上原则通过。这个评价考核办法既与全省科学发展考核相衔接,更突出了"两区"发展特色,体现了发展导向,指明了工作重点。蓝色经济区评价考核指标有四大类,黄三角地区有五大类,共同之处是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所占权重都比较大。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政策优势。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不仅是在国家区域发展布局中明确了定位,关键是还有一定的政策含金量,另外还可以保持区域发展的连续性。争取到两个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是不容易的,我们要珍惜机遇,按照《实施意见》分工,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各项重大支持政策和事项落实。在深入落实已签订的8个省部合作协议的同时,2011年省政府又与8个部委签订了合作协议,比如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签订的合作协议,鼓励未利用地开发,新增耕地允许在省内用于占补平衡,这对促进全省协调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两区"发展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推进力度不断增强。

2012年: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省里近期将出台《"两区"特色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对产业特色鲜明、集中度高、示范带动力强的特色园区,给予授牌奖励,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园区内优势产业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给予一定的土地指标或海域使用金减免奖励,并在项目审批等方面对重大项目给予倾斜支持。各市也要制定出台支持特色园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关于2012年度专项资金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近期将制定第一批资金申报指南,突出重点,严把项目评审关,科学合理安排资金,力争4月底前能够下达第一批省级专项资金。各市的配套资金一定要落实到位,重点用于特色园区建设和优势产业培育,下半年省里要组织一次督导检查。

要力争在海域海岛和土地使用、国家重大交易平台建设、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政策和事项落实上尽快实现突破。蓝色经济区《规划》确定的66项重大政策事项,要启动开展32项,年前再完成17项,比如青岛要力争完成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建设,烟台要加快推进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黄三角《规划》确定的17项重大政策事项要基本完成,如东营要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各市县也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协调衔接,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做好项目推介工作,引导好蓝黄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继续实施金融机构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两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年内组织1-2次银企对接活动。要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培育引进力度,积极推动青岛等4个国家级高新区开展"新三板"试点工作,力争全年发行企业债券60亿元以上,新增创业投资备案企业5家以上。

谈产业项目

产业要靠项目支撑,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要围绕10大重点产业,选择50个现代海洋产业项目和50个高效生态产业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名录。

2011年:省里重点培育建设了30个涉海项目和20个高效生态项目,潍坊的大功率船用柴油发动机、东营的3D裸眼电视和黄三角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2012年:按照"两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的工作部署,今年产业发展重点已经很明确,就是要立足产业基础,把握发展机遇,发挥科技优势,推进产业发展加快上层次、出亮点,实现大跨越。蓝色经济区要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化工、现代海洋渔业及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运输物流及文化旅游等5大产业。黄三角地区要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生态旅游等5大产业。这10大特色产业是今后"两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要集中力量,强力推进,率先突破。各市县要立足各自优势所在,选准一个或几个产业重点发展,力争做行业发展龙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形成"两区"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和区域竞争力。产业要靠项目支撑,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要围绕10大重点产业,选择50个现代海洋产业项目和50个高效生态产业项目,纳入今年"两区"重点项目名录;按照"开工建设一批、筛选储备一批"的原则,筛选200个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调整充实"两区"重大项目储备库。同时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调度,强化协调,落实条件,加快推进,努力形成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聚项目的良好局面。

谈骨干企业

壮大一个产业集群很重要的是要在抓住大企业前提下,同步培育小的、发展中的,形成一个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今年蓝区着力培育60家重点企业集团;黄三角力争试点企业扩大到38家。

2011年:通过实施重点企业培育战略,省里统筹资金、土地、金融、财税等支持政策,重点扶持了潍柴、明月海藻、杰瑞石油、科瑞、布莱凯特黑牛等一批重点企业。在重点企业的带动下,"两区"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强劲,增长速度很快。2011年,蓝色经济区5大海洋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968家,预计实现海洋业务收入5972亿元,同比增长26.6%。黄三角5大高效生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66家,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0亿元,同比增长28.7%

2012年:骨干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也是承载项目的主体,对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区域发展要靠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培育产业要围绕大企业做文章,通过高科技项目实施重点突破。壮大一个产业集群,很重要的是在抓好大企业的前提下,同步培育小的、发展中的,形成一个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我们的10大产业才能尽快形成规模,形成竞争优势。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打造行业龙头。蓝色经济区要围绕5大海洋产业,着力培育60家重点企业集团,力争年底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达到5家,过30亿元的达到20家;黄三角要围绕5大高效生态产业,着力培育60家重点企业集团,力争年底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达到7家,过30亿元的达到26家。要深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冷链产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力争试点企业扩大到38家。

谈特色园区

现在省级以上开发区等有68家,在此基础上实现突破的成本相对比较低。蓝区重点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烟台东部四个海洋经济新区;黄区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四大临港产业区。

2011年:通过培育,蓝色经济区初具规模优势和海洋产业特色的园区已达37个,黄三角地区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特色园区达到19家,四大临港产业区目前已进驻企业878家。比如,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园,已经汇集了北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等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近百家,形成了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大型产业集群。

"三区三园"和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三区三园"是紧紧围绕海洋高技术来规划布局的,尤其是国际海洋城是以海洋高科技产业为主题的中外合作园区。新加坡在我国打造了几种园区模式,如苏州工业园、广州知识城、天津生态城等,但现在还没有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合作园区。像日照国际海洋城这种以海洋高科技为内容的园区在全国数量很少。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措施,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国际海洋城建设,海洋城将会在三五年内见到大的成效,成为蓝色经济区的一大亮点。国家批个新区新园难度非常大,"两区"《规划》在各市都布局了重要的园区,这是借助国家战略获得的重大发展机遇。

2012年:特色园区是"两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今年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高度重视特色园区建设,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一是突出培育重点。要围绕"两区"10大重点产业,依托现有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等各类园区,选择产业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区中园、园中园,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园。现在"两区"79家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较强,产业层次比较高,集中力量打造这些载体,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蓝色经济区要重点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烟台东部四个海洋经济新区。目前这四个新区的基础设施都基本到位了,关键是引进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快项目集聚,引领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发展。黄三角要重点建设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等四大临港产业区和寿光蔬菜产业园等20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四大临港产业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培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集聚度;在农业示范园区方面,每个县都要培育一两个叫得响、看得见的特色园区,着力突出特点,放大特色,形成规模,提高竞争力。

谈项目、产业与园区的关系

培育特色园区,重要的就是选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抓好骨干项目。比如培育什么样的骨干企业和项目,是横向来做还是纵向来做。横向就是要增强配套能力,建设一批与主导产业关联的大项目;纵向就是围绕拉长产业链条,引进一批上下游产品延伸的产业项目。

要正确处理好项目、产业与园区的关系,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建设,重点企业向园区集中布局,各类要素向园区集中配置,在打造特色中树立品牌、彰显优势。

培育特色园区,重要的就是选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抓好骨干项目。要为领导当好参谋,帮助园区和企业搞好战略规划,比如,培育什么样的骨干企业和项目,是横向来做还是纵向来做。横向就是要增强配套能力,建设一批与主导产业关联的大项目;纵向就是围绕拉长产业链条,引进一批上下游产品延伸的产业项目。要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加快推进园区水电、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文化教育、信息、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以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吸引项目落地。项目来不来,环境很重要。要突出抓好园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没有科技支撑,就没有竞争力。要加快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向园区集聚,增强产业集聚发展的竞争力。这是园区建设的一个新特点,过去光引项目就够了,现在要同时引进科技创新平台,包括技术平台、公共平台、企业自主创新平台,依托平台就能汇集各方人才,吸引一批项目,带动园区发展起来。今年"两区"建设专项资金,将对科技创新平台给予重点支持,并且在支持大的基础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大企业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

谈科技创新

今年探索海洋科技创新聚集发展的新模式,通过"蓝色硅谷"建设,聚集三五百家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的海洋科技中心。

2011年:《规划》确定的18个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中,15个取得较大进展。青岛"蓝色硅谷"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争取国家批复了海产贝类和海洋腐蚀保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实验楼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国家深海基地完成了规划设计。全省海洋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5家,居全国第一位。黄三角国家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园区、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及"生态谷"建设进展顺利。2011"两区"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5家,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52名。

2012年:科技创新是"两区"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加快推进"两区"《规划》确定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确保早日发挥效用。要探索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发展的新模式,大力推进青岛"蓝色硅谷"建设。通过"蓝色硅谷"建设,聚集三五百家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的海洋科技中心。年内基本建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体工程,全面实施国家深海基地陆域及码头主体工程,编制完成国家海洋新能源研究院等筹建方案,争取国家批准建设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积极推进黄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

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编制完成烟台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方案,重点建设胶州湾海水综合利用、长岛海洋科技综合开发等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鼓励企业建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特别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同时配合搞好"海洋专家蓝区行""诺贝尔奖大师走进黄三角"等活动,推进"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人左右、建设创新团队100个左右。

谈未利用地及海域开发

蓝区主要在海洋上拓展空间,黄区主要在未利用地上拓展空间。东营、滨州要确保年内开发未利用地20万亩;潍坊要推广异地园区共建模式,打造区域合作新平台。同时争取海州湾北部等5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规划尽快获批实施。

2011年:为科学高效有序推进黄三角地区792万亩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省里制定出台了开发利用意见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东营、滨州两市进行未利用地开发,启动了首期35万亩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建设。乐陵、庆云"飞地经济"建设初见成效。青岛保税区在乐陵设立了功能区,把青岛保税区的功能延伸到了乐陵,给乐陵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创新了蓝黄战略有效融合的新模式。董家口等3大集中集约用海规划通过国家预审,首批5个无居民海岛获批开发建设,年内新增建设用海1107公顷,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129.3亿元。这也是一大突破,海域使用权与土地使用权具有同等的抵押贷款功能,这也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重要内容。

2012年:土地、海域是"两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蓝色经济区主要在海洋上拓展空间,黄三角主要在未利用地上拓展空间。在未利用地开发方面,省里正在制定《未利用地开发总体实施方案》和《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资金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用地指标有偿调剂流转机制,加快建设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市场和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债券市场,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东营、滨州两市要确保年内开发未利用地20万亩,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潍坊等市要抓紧启动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项目。省里要总结推广异地园区共建模式,研究制定鼓励"飞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区域合作新平台。在集中集约用海方面,积极争取潍坊滨海、海州湾北部等5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规划尽快获批实施,早日启动建设。

谈基础设施支撑

推进"两区"基础设施一体化。交通设施建设围绕打通省际、区际和环海大通道,强化港口建设力度,开建几个新机场;能源设施建设着力风电、核电项目;水利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南水北调干线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