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企业凭34项专利“养活”挪威三文鱼

来源:烟台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0:04 

此前,游弋于大西洋深海的珍贵鱼类———三文鱼,宰杀后最快也需8天才能到达中国一线城市;如今,通过两年多的漫长科技攻关,山东烟台企业凭34项专利在中国实现首家自主养殖,从而在烟青地区市场基本实现替代进口。“眼下,青岛、烟台的佳世客等超市,其三文鱼已由国外进口改为向我们采购!”昨天(20日),东方海洋公司江鑫博士兴奋地透露,预计到年底,三文鱼产能将达到700吨,未来产能还将翻番。

如若三文鱼在烟台“安家”,就可以实现每天鲜活“游”上市民餐桌,不过,它的存活对环境和饲料的要求十分严苛,令企业望而生畏。江鑫解释,三文鱼生长于“北极圈”,生存环境是恒低温海岸地下岩隙水,而我国北方海域水温偏高且不稳定,然而即便这一基础条件具备,仍并不意味着三文鱼即可成活,含氧量、饲料的动物蛋白含量和盐度等指标,也要极其精密的控制,一旦稍有闪失,三文鱼即会毙命……因而我国20多家水产企业曾试图引进,最终因技术难关而“夭折”。

2010年,东方海洋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从挪威引进20万尾鱼苗,专家与技术人员们一道开始深入研究世界水产界刚兴起不久的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最大的难点是,我们的养殖系统从未用于凶猛的三文鱼的养殖,也从未达到这样近千吨的养殖规模!”东方海洋养殖技术专家于凯松说。经过长时间的摸索,重要的设备都是技术组自行设计向厂家定制的,最终形成如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规模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发明模仿极昼极夜的照明灯具,让三文鱼感觉自己仍在大西洋逆游锻炼;创制人鱼接触频率降至最低的投饵器,使饵料投撒量能依照它们争食激烈程度而智能控制;发明清水引入和污水排出的双排涡系统……34项专利,使生产指标控制愈发精密,关键水质指标浮动成功不超过5%!“事实上,挪威进口的三文鱼曾多次出现检出有寄生虫,而烟企养殖的三文鱼由于生活在封闭循环的地下水中,寄生虫检测竟一直为零!”烟台检验检疫局局长昃向君说。在准备投放市场之前,烟企的三文鱼产品经送中科院、国家农业部、烟台检验检疫等多部门检验,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远远超出企业的预期,不仅至今保持寄生虫及农残、药残零检出记录,鱼肉中DHA、EPA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甚至高于进口同类产品的30%。

“目前,我们申请和被授予的专利已达34项之多,并被国家列为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自主知识产权价值几何?该公司养殖事业部部长王顺奎大为感慨,由于产品的质量高于进口三文鱼,因此,目前,其终端销售价格高达每公斤200元,远高于进口同类产品!他透露,未来,他们将充分利用企业所掌握的这套世界最大规模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筛选世界各地优质珍贵水产,养殖更多的鲜活鱼类,丰富大众餐桌。
查看全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