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垄断高精尖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仍处于产业链低端

来源:工控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3:12 

我国的海工装备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5%-7%。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支持政策的颁布和落实,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中心有望向我国转移,未来几年,我国海工装备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将持续提升,预计到2015年全球占有率有望达到20%。

总体而言,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上仍然存在自主研发创新不够、高端制造水平不足、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欠缺、进军深水能力较弱等问题。“从最上游的勘探业务上看,我国基本掌握了中低端的技术和装备,但高端技术和装备仍有赖于进口。

中国目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市场规模在十二五期间将达800亿美元,投资将超过2500亿美元。而目前我国海工装备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处于最顶端的欧美企业,垄断了海工装备的设计和高端制造环节,他们拥有全球领先地位,创造了海洋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欧美模式"。其中,美国跨国公司占据了全球海洋石油装备市场的半壁江山,休斯顿是全球海洋工程及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研发中心。

新加坡和韩国处于第二阵营,有"低端制造中的高端制造者"之称的新加坡企业,承揽了众多欧美国家石油钻采平台制造以及FPSO(FloatingProductionStorageandOffloading,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改装订单;而制造业起家的韩国,则以价格低廉、交货迅速、质量上乘等优势在手持订单数量上居全球领先地位。尤其在2007-2008年,韩国企业承接了全球近一半的海洋工程平台项目,创立了以大规模廉价制造为特点的"韩国模式"。

我国则处于海洋工程装备的最底层,主要建造中低端产品,且每年大约有70%以上的海洋工程配套设备需要进口,我国的海工装备才刚刚起步。

我国海工业除了尚处起步阶段,研发、设计、总装实力较弱外,其最大的弱点也正是源于政府主导的举国体制。它不是市场自发产生的,政府不是像韩国政府一样助推产业发展,而是完全的主导和催熟,这使该行业失去了发展的源动力。"欧美模式"重在创新,而中国模式向来是以量取胜,其初衷是为开发海洋石油资源,而不是振兴该产业。

对于未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重点,应采用分层次发展的形式来突破深海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相对成熟的海洋矿产开发装备、海洋再生能源和化学能源的装备,同时要积极培育技术处在储备期的潮流能和海底金属开发装备产业,力争形成集研发、设计、总装制造、模块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为主题的产业体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