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兴岛“长江第一滩”将于2014年建成 去一级渔港吃海鲜
据《劳动报》报道,吃海鲜,今后用不着开车跑往长三角了。在昨日举行的市政协“上海生态文明专题”年末视察上,长兴岛开发办表示,2014年,长兴岛将被打造为“长江第一滩”,建成800米岸线的上海唯一一个国家一级渔港以及1000米滨江旅游岸线,江浙甚至台湾的渔船届时都会来到渔港,鱼产品年吞吐量将达到12万吨。这意味着,2年后市民就可以到长兴岛尽情享受新鲜海产品。
一级渔港内吃海鲜
提到吃海鲜,市民的第一选择似乎总是在外地,例如舟山、普陀山、石浦等地。再过两年,市民不必舍近求远,因为,在长兴岛就能吃到新鲜的海产品。
长兴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着宽阔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产品,为此有关部门提出“长江第一滩”概念,以大堤保滩工程为基础,打造1800米长的“渔风水岸”,其中包括800米岸线的国家一级渔港、1000米滨江旅游岸线和1.5平方公里的腹地以及3.5平方公里的渔港小镇。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一级渔港,位于长兴岛的15公顷渔港核心功能区建设已开工,已建成两个3000吨远洋渔船泊位和9个500吨近海渔船泊位,能够满足每年12万吨海鲜水产品卸货量需求。将启动建设2.7万平方米的水产品交易大厅、5万吨低温冷库和2000吨零下55℃以下超低温冷库以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
渔港建成后,包括苏浙沪甚至台湾的渔船都会来此进行停泊和卸货补给,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近远洋海产品,包括市民爱吃的金枪鱼、三文鱼等。目前,在“长江第一滩”的区域范围内,还规划了海滩广场、餐饮酒店等公共休闲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一边吹着惬意的海风,一边品尝着各色海鲜。更有意思的是,这里还规划了游艇码头,便于一些“海钓族”出海一展身手。
2020年城镇化达85%
提及长兴岛,市民总觉得有些冷清。再过8年,长兴岛将成为上海“后花园”的一块热土。
长兴岛开发办主任姜亚新表示,2009年底启动十多项、总投资80多亿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经过两年多奋战基本建成。目前,岛上已基本建成100万平方米凤凰小镇配套商品房,共有272幢动迁房相继建成,主要供应长兴镇的动迁农民,并同步建成8万多平方米配套综合商业服务设施。除了大量绿地覆盖外,还有1000米长的社区商业步行街,其将成为长兴岛首个成规模的社区商业走廊。
目前长兴岛正围绕凤凰小镇、桔林小镇和渔港小镇等三个规划开发的特色镇区,积极推进土地储备、项目策划和动迁安置房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经和正在实施收储土地面积约200公顷,包括渔港小镇100万平方米动迁房基地和有关综合功能区与住宅地块等。
另外,渔港小镇、凤凰小镇绿化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目前,16.5公顷的潘园公路景观绿化节点工程已开工建设,横河公园的建设也在计划启动阶段,其绿地面积将达到14.4公顷,此外,凤凰镇湿地公园等大型绿地项目将抓紧启动。
“目前长兴岛的城镇化水平只有8%,8年后将提升至85%。”姜亚新指出,2020年长兴岛的基本框架将会建成,93平方公里控制人口在25万左右。
人均绿化面积百平方米
“生态岛”是未来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后该岛人均绿化面积将达100平方米以上,是城区人均绿化面积的8倍左右。此外,《长兴岛绿化专业系统规划》确定,绿地和林地建设的骨干树种为杉树,其中尤以水杉、柳杉、落羽杉、东方杉等为主。规划将在长兴岛进行大范围引种,打造属于长兴岛的“杉树王国”。
长兴岛还将规划“三带六园”的绿化系统格局,包括三条绿化走廊、三大生态公园和三座市民公园。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北部的水源涵养林带,规划范围为青草沙水源地陆域一、二级保护区,土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今年长兴岛已基本完成108公顷绿化工程,其中包括31公顷江南大道北侧林带,10公顷的长兴岛长江隧桥出口街心花园,初步构造了长兴岛生态绿化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