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建设海洋特色城市 高点起舞看日照
让各地城市居民挠头的“拉链路”现象在日照国际海洋城成为历史。记者10月23日在海洋大道建设现场看到,海洋城内热力、强电、给水、弱电等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线,被收纳于宽阔的地下综合管廊,一旦管线出现问题,路面无需遭受“破肚开肠”之虞,维修人员经由地下管廊即可进行维护。
这条投资8000万元的海洋大道,集中诠释了“国际海洋城”的建设思路和标准体系。“日照国际海洋城按照新产业、新生活、新业态的‘三新’定位,制定了30个指标体系,每一个指标都有量化标准和约束条件,比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少于8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到2015年不少于40%,有些指标如海洋城人均公共绿地大于25平方米/人,甚至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海洋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洪福介绍,高点起步、国际标准将贯穿日照国际海洋城的建设全程。
在城市建设标准的高度上,最具标志意义的当属日照国家海洋公园。这个全国面积最大、景观元素最丰富、旅游设施配套最完备、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国家级海洋公园,实现了海洋景观、海洋生态、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等多元素统一,不仅成为日照海洋文化的“博物馆”,还将成为日照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板块。深秋十月,碧海连天,从喧嚣拥堵的城市来到整洁阔美的日照国家海洋公园,蓝黄两区走基层采访团的记者们,无不惊喜于东部沿海密集的产业布局中竟有如此疏朗的海边场景,徜徉其间,留恋忘返。
日照高端产业围绕蓬勃发展的日照港次第展开。日照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蓝办常务副主任王继明告诉记者,突出临港优势,日照市着力发展冶金、浆纸、粮油食品、机械、化工、能源六大临港产业,今年全市安排的200个大项目中,已开工建设124个,完成投资24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9.6%。其中,亚太森博三期30万吨液体包装纸板、威亚发动机及毛坯三工厂、岱摩斯车桥、30万吨级矿石码头、日照港石臼港区西区四期等大项目,带动现代海洋产业加速集聚。与此同时,围绕港区还启动了30个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倾力发展总部物流、外向物流、保税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物流甚至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去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10亿,占GDP比重接近10%,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
高起点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水平打造海洋特色城市。今年7月,日照市对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进行区域管理权调整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在全省26个旅游度假区中面积居首。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发挥生态、滨海、文化三大优势,全面提升载体服务功能,全力推进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有利于产业升级的大项目,推动旅游业向特色、高端、科学化发展。目前在建在谈的高端酒店5家,总投资40亿元,其中投资9亿元的岚桥锦江大酒店已经运营。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中,日照市体量不大,但我们突出海洋特色,强化区位优势,以‘双十、一城’为目标(十大产业集群、十大基础设施和日照国际海洋城),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产业追求高端高效高质发展,着力把日照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符合日照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表示,集聚临港产业和海洋特色城市这两大优质高端发展要素,日照市必将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增长极之“南极”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新闻链接 日照市建设蓝色 经济区现状及规划
日照市发挥临港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临港工业集群。钢铁及配套产业企业40余家,粗钢年产能1200万吨,钢铁深加工能力400万吨;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造船产能达到25万载重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形成73家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形成农用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三大产业链。日照已成为现代汽车集团重要的零部件生产基地。
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体系”的思路,今年安排市级大项目200个,年度计划投资308.8亿元。截至7月底,开工建设大项目118个,9个拟开工或前期项目转为新开工,完成投资197.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3.9%。
重点园区建设支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等八大区域性园区;加快国家级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开放创新先导区、蓝色产业集聚区、宜居宜业新城区。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