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渤海粮仓"项目在山东无棣正式启动
10月16日,在无棣县柳堡镇谭庄子村东的一大片盐碱农田里,人来车往,机器轰鸣,十多台大型机械正在进行冬小麦种植。该地块是无棣县7000亩“渤海粮仓计划”项目试验区,这标志着中科院在这个县实行的“渤海粮仓计划”项目已正式启动。
项目背景:
“渤海粮仓”将成粮食安全新支撑
2011年5月,中国科学院和山东省、河北省在德州禹城联合召开了“渤海粮仓”与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高峰论坛,中国科学院和山东省科技厅开始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部署开展“渤海粮仓”攻关工作。
环渤海地区由于受土壤瘠薄、土壤盐碱化和淡水资源不足或匮乏制约,目前依然有4000多万亩粮食亩产800斤以下的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未被利用的盐碱荒地,合计约5000多万亩。经过改良后,平均每亩增产200斤,就是100亿斤的增产潜力,有望建成“渤海粮仓”。而据《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在分区增产任务中,黄淮海区总共承担新增粮食产能建设任务164.5亿公斤,占全国新增产能的32.9%。“渤海粮仓”可承担起其中1/3的任务,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无棣县地处环渤海地区,由于受土壤瘠薄盐碱和淡水资源匮乏制约,目前依然有40万亩的中低产田和10万亩的盐碱荒地,且粮棉结构调整空间巨大,是最具增产潜力的地区。
技术要点:
ETS微生物肥料+“小偃81”麦种
在项目启动现场,笔者看到改良过程通过棉花秸秆还田、喷施微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多种有机改良措施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然后进行小麦播种,小麦品种选用了中科院研制的“小偃81”。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程师王春晶介绍说:“盐碱地改良一般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这个试验主要是棉改粮的一个示范试验,是渤海粮仓的一部分。棉改粮、 ETS微生物肥料和‘小偃81’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共同运用是实施的关键。”
ETS微生物肥料,以ETS复合菌群为核心发酵菌群,使用100%天然动、植物、海洋生物等多种土壤微生物所必需的腐殖质、矿物质为原料,采用国际领先的现代微生物发酵工艺和最新土壤微生物恢复理论,经过多层次深度发酵精炼而成的微生物农用菌剂,能迅速激活土壤生命力,创建和恢复土壤的自然代谢机能,在盐碱地及土壤板结治理方面效果显著,使改良后的盐碱地土壤结构松散,一捻即碎,富含有机质。
“小偃81”优质小麦新品种,是由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于2001年选育成功的,该品系有三个特点:一是群体结构比较合理,丰产性状好,大面积种植具有亩产550公斤以上的潜力;二是适应范围广,在全国多地的试验示范种植均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能;三是籽粒品质较好,属硬质麦,角质率80%以上,出粉率高,面粉白度好。“概括起来说,这个品种的特点就是杂交优势好,品质好,抗性强,耐盐碱,耐旱耐涝。另外,还有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晚播不晚熟。”王春晶说。
初期试点:
40亩盐碱地亩产315公斤小麦
无棣县科技局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及滨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于2011年11月在水湾镇选取40亩中度偏重盐碱地,利用ETS微生物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和“小偃81”优质小麦新品种高产种植试验。
从试验情况来看,小麦出苗和长势情况良好,田间表现出了生长整齐、抗病、抗倒伏等综合优良性状,试验田土壤结构松散,形成土壤团粒,一捻即碎。李振声院士于2012年5月16日来棣,对本次试验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利用微生物改良盐碱地实际效果和“小偃8”小麦品种晚播不晚熟及抗盐碱的特性。今年6月份,40亩小麦喜获丰收,亩产达315公斤,接近该县今年普通良田的产量,创下了中度偏重盐碱地种植小麦成功并获高产的记录。
为此,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山东省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等领导亲临水湾镇小麦试验种植基地视察指导工作,并在无棣县专门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山东省渤海粮仓工作座谈会”,并就下一步在无棣县深入实施“渤海粮仓计划”项目达成重要共识。
项目实施:
建成“渤海粮仓”示范样板工程
40亩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小偃81”优质小麦新品种高产种植试验喜获成功后,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争取和支持下,中科院与山东省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在无棣县全面实施“渤海粮仓计划”项目。为此,无棣县根据中科院和省、市统一部署,在柳堡镇流转7000余亩盐碱土地,继续深入开展盐碱荒地的改造和棉改粮试验示范及推广,加快推进“渤海粮仓计划”项目实施。该项目区位于柳堡镇东南部,南临仝家河,北至北洼路,西至疏港路,东至二盐沟,涉及柳堡镇谭庄子、崔庄子两村。
为深入推进“渤海粮仓计划”项目实施,无棣县政府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无棣中科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载体,并由县科技局代表县政府进行日常经营和管理,以企业运作的模式具体承担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该公司以农作物种植、零售;籽棉、棉籽、农副产品收购;土壤改良、水质净化、生态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大田作物无公害栽培工程的技术推广及指导、咨询服务;棉花、皮棉、有机肥、生物肥料、活性剂、水处理剂、菌类、饲料添加剂批发、零售为经营范围,以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渤海粮仓”为目标,以盐碱地综合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核心,集中开展盐碱荒地的改造和棉改粮试验示范及推广。建设基础设施齐全、技术集成程度高、技术显示度强的高标准高效农业示范区,通过树立典型、辐射带动,全面普及高效农业技术,将有效改良无棣县内大规模的盐碱土地,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目前,无棣中科现代农业工程有限公司已完成对项目区的规划设计,11月5日前将完成小麦播种,播种结束后则立即启动沟、路、渠、桥、涵、闸等相应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无棣县将把这7000亩试验区打造成“渤海粮仓”棉改粮示范样板工程,将盐碱地改良成吨粮田,使其成为黄河三角洲粮食高产增收的典范,从而为“渤海粮仓计划”的全面实施提供成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