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蓝色经济占GDP42.5% 建设海洋特色城市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7:19 

日照的临港产业卯足了后劲,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打造的“三区三园”之一,国际海洋城将把日照经济的底色由深蓝变到更深的蓝。

身在海边,未必知海。

海有多大?海有多深?海有多美?多个视角重新“看海”,日照找准自己在蓝色经济区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围绕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八海”兴“蓝”,强力推进,让大海为知己者用,为悦己者容。

“八海”是日照发展蓝色经济的八大亮点,日照人耳熟能详:“海港”——日照港;“海城”——海洋城;“海园”——海洋公园;“海游”——海洋旅游;“海工”——临港工业;“海智”——国家级引智试验区;“海商”——进出口贸易;“海文”——海洋文化。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认为,“八海”既是日照发展蓝色经济的亮点和优势,更是日照蓝色经济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强力引擎,是日照科学发展的潜力之所在。

眼界有多宽 大海有多大

9月13日傍晚,日照港车水马龙。18时整,巴拿马籍宝山号铁矿石轮在石臼港区西13号泊位接卸完毕,至此,日照港仅用257天货物吞吐量就突破2亿吨,比去年提前26天。今年以来,日照港刷新各类生产纪录166项,月度吞吐量连续4个月创新高。

眼界有多宽,大海有多大,港口就有多大。港口是日照蓝色经济的龙头。做大做强日照港,拉长临港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照志存高远,瞄准鲁南临港产业聚集区和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舍得放长线钓大鱼,每年对港口基础设施的投入都在20亿元以上,今年市里投资的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就达18个。港城一体、港城互动,使日照港的通过能力、服务功能、技术装备和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十一五”期间,日照港吞吐量连续跨越两个亿吨台阶,年均增长21.8%,连续5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九位,铁矿石进口量和镍矿、木片、大豆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

尽管日照的临港制造业已形成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粮油食品加工、浆纸印刷包装、船舶制造等产业集群,但他们“得陇望蜀”,借助蓝色经济的辐射驱动,加快临港产业转型升级,目光盯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日照港去年2亿5千万吨的货物吞吐量,按货值计算超过5000亿。为了承载这5000亿的物流规模,日照毅然启动30个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倾力发展总部物流、外向物流、保税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物流甚至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日照去年的物流业增加值达110亿,占GDP比重接近10%。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同道告诉记者,对日照来说,物流业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益,特别是对地方的财政贡献率。打造港口物流业,就是要让它造福日照人民。

在大进大出的港口经济拉动下,日照去年的GDP增长了12.1%,其中蓝色经济增速达到13.3%,蓝色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5%;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07亿美元,增长55.9%,总量全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一。今年1—8月,日照外贸逆势上扬,进出口总值达164.9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再次刷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日照的临港产业卯足了后劲,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增长极。

心气有多高 大海有多深

去过日照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日照人心气高,干就干大的,敢为天下先。

已获国家海洋局批复的海洋公园,是全国面积最大、景观元素最丰富、旅游设施配套最完备的国家级海洋公园;紧锣密鼓、顺利推进的国际海洋城,是国内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中外合作园区,纳入国家战略,目标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国家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区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刚刚挂牌的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引智试验区,把这个试验区放在日照,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意图是“为我国引智工作服务国家战略提供示范”。

8月15日,山东五征集团会议室座无虚席,公司技术、质管等部门的高管汇聚一堂,欢迎三位外籍专家加盟。这是五征第二次大手笔从海外引进专家型人才。副总经理胡乃芹说:“五征从生产三轮农用车起家到转型生产轻型汽车,产品从过去的经验类比到现在的理论量化,得益海外引智。”据他介绍,从美国福特公司引进的三位汽车专家,研发的“奥驰2000”和“奥驰1700”载货汽车,分获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轻卡奖和山东省首批工业设计优秀产品奖。参与设计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博士刘涌泉告诉记者,之所以婉拒美国波音公司高薪聘请,来五征“打工”,看中的就是日照人的心气。“心气有多高,大海有多深。这话,说得就是五征,就是日照。”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日照多渠道、多方式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初步形成了涵盖现代农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引智服务体系。借力蓝色引智,日照国际海洋城重点发展海洋服务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和临海高端制造业。启动建设仅两个多月,投资4.8亿元的贝尔特海洋生物产业园、投资2亿元的山东阳海制药,总投资20亿元的雷力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纷至沓来。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打造的“三区三园”之一,国际海洋城将把日照经济的底色由深蓝变到更深的蓝。

口碑有多好 大海有多美

“淹了石河县,立了日照城”,是日照海边流传千年的“老呱”。几位年过7旬的老渔民告诉记者,他们年轻时,在“风船”上做小伙计,来回“收石臼口”,赶上“落大潮”,还能看见“石河县城的城门楼子顶”。

每年赶到日照的2000多万人次游客,据说一半是为了看海,而另一半就是为了在“落大潮”时能碰巧看到古石河县城神秘的海底遗址。

日照旅游资源丰富,海、山、古、林兼备。160余公里海岸线上有64公里优质沙滩,被誉为“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所以,市委书记杨军大会小会反复强调,像日照陆海自然资源这么好的地方,最好的开发就是保护。

7月3日,日照市委常委会的一项决议在山东旅游业引起不小的震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168平方公里,一跃而成全省面积最大的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王克军对记者说:“让我到这里,就是看山看海看树林子的。这个看,可不是看光景的看,而是看护的看!”

保护是海洋开发的前提,成为日照上下的共识。海洋公园海域面积260平方公里,追求海洋景观、海洋生态、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等多种元素融合统一,沿岸不仅分布有岛礁、沙滩、沙坝、泻湖等海洋自然景观和滨海湿地、珍稀水生生物区等海洋生态景观,还规划建设了资源增殖保护区、人工渔礁等海洋牧场近5万亩。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朱景友说:“海洋公园就是要给鱼儿建一个不受伤害的家。”

青山、蓝天、碧海、森林、金沙滩,让多少人情迷日照。8月初,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携妻子女儿回日照省亲时感叹:“觉得日照非常像北欧城市……”

“若问大海有多美,日照告诉你,就在客人的口碑里,就在不断攀升的人气里。”在人头攒动的日照万平口,传唱着这样的歌谣。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