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借力蓝黄优势 棉产业引领发展革命

来源:滨州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8:17 

历经两年,山东滨州在全国(新疆以外地区)率先完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得到了农业部、山东省农机局领导和院士专家首肯。

7月18日,中棉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国家棉花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滨州选择推广机采棉,瞄准“快乐植棉”的方向,非常适合发展棉花的实际。

9月24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发布《关于召开全国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座谈会暨机采棉现场会通知》,确定全国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座谈会暨机采棉现场会10月中旬在山东滨州召开。

先行先试,及时把握农机化重点调整的历史机遇

近几年来,在粮食等主要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之后,滨州市抓住全省调整农机化工作重点的时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农机化工作的重点顺势引导到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上来,并在全国(新疆以外地区)率先开展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

滨州市是棉花大市,适合棉花种植的土地较多,棉花种植面积长期在200万亩左右,植棉历史悠久,棉农对棉花生产的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强,同时,棉花也是滨州的主要经济作物。然而,近几年来,因棉花机械化采收相对滞后,人工采收费用逐年上升,棉农植棉的利润空间遭挤压。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市场、人工费上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棉花产业发展受到巨大影响,市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11年全市的棉花种植面积199.3万亩,今年全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为189万亩。10月7日,在滨州市主要棉区——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43岁的棉农宋之申告诉记者,去年这里植棉的70%赔了,他家植棉110亩,基本没赔。今年受灾棉花的产量只有50多公斤,人工采拾费用每公斤超过3元还不好找人,而当前棉花的收购价格只有每公斤7元左右,目前在李家村,一亩棉花没拾的有2/3,他家今年预计损失不下10万元。棉花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槛”上。

棉农的一个想法,引发了棉花产业的一场革命

今年46岁的张汝和,是沾化县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近几年来棉花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他看得十分清楚。2010年冬天,他产生了要一台采棉机的想法,认为有台采棉机几乎棉花生产的问题就能解决了。“没想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项系统工程,一台采棉机就能解决棉花产业发展的问题想法太简单了。”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张汝和才真正领略到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丰富内涵。

张汝和说,2010年初冬,他向县农机局提出合作社有意买一台采棉机的想法。县农机局及时向市局传递,很快11月份,市局分管局长和技术推广站长将采棉机的材料送来。市局领导积极与国家机采棉专家和机采棉机械装备企业联系,2011年春天,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棉花收获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机采棉)岗位专家、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研究员周亚立和新疆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德平等专家多次到沾化,就机采棉推广中的农机与农艺的结合问题进行广泛探讨。4月8日,市农机局初步确定在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建一个面积35亩的机采棉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

机采棉先行先试在各方关注下不断推进

2011年4月28日,全省首台与棉花机械化采收配套的棉花播种机械在沾化县冯家镇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试验示范。沾化县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机采棉作业农机、农艺技术要求,在35亩示范田里开展棉花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棉花种植改变传统的大小行种植模式,采用适宜采棉机采棉作业的等行距种植。据省农机办农机推广站副站长窦乐智介绍,滨州在全省率先引进与机采棉配套的播种机械,为全省棉花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开了个好头。

2011年10月24日上午,采棉机在机采棉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机采示范,大型自走式棉花机械化收获机在棉田中走过,棉花采净率达到96%,滨州首次棉花机械化收获示范获得成功。周亚立告诉记者,从采净率和工效方面来看,本次试验示范非常成功。

2011年11月30日,前任省农机局局长林建华在滨州调研时表示,明年全省棉花全过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重点在滨州进行,我省将采取政策支持方式加快机采棉示范推广。

2011年12月7日,沾化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机农艺融合(棉花)示范区。

2011年12月23日,沾化县冯家镇52户棉农与承担机采棉试验示范的沾化县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机采棉种植合同。

今年2月16日,省农机局副局长韩永平等在对沾化县冯家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实地考察后,经过与市、县农机部门和沾化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协商达成一致:确定今年在滨州市沾化县建设全省首个农机创新工程机采棉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成方连片)500亩,辐射带动面积1万亩。同时,省局明确将通过调整有关政策重点鼓励、支持机采棉示范。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通知》提出今年工作目标。在沾化县冯家镇建立500亩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试验区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及无棣县发展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区4800亩。

滨州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的道路越走越顺畅。在棉农认可机采棉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滨州市确定2012年扩大机采棉示范规模。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棉花全程机械化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出台了全省首个加快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地方性指导意见。4月5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通知》,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机采棉推进工作,并于6月10日印发了《全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议纪要》,要求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合力推进”。 市农机局在积极争取农业部和省局项目支持的同时,积极协调省农机局将棉花采摘、清选加工设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同时,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增加补贴比例,最高达30万元。另外,争取省局增加350万元的补贴用于机采棉发展。

滨州市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得到了农业部、中国工程院、省农机局的重视和支持。省农机局领导专家多次到滨州市指导机采棉示范,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工程院院士喻树迅被聘为市政府和《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农机农艺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科技顾问。

8月25日,滨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在中棉所所在地河南安阳签署《科技合作发展战略框架协议》。机采棉花品种培育成为重点合作的内容之一。喻树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滨州机采棉示范在全国除新疆以外的地区率先取得成果,并积极取得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先机,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说,机采棉示范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品种,在阴雨天气较多的地方,在棉花品种的选择上要求较高。机采棉品种必须是吐絮集中、尽可能一次能收获的棉花品种。

国内外农机巨头共同参与,在示范中谋求共赢

在机采棉示范推广过程中,新疆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棉花生产、清选加工机械装备企业对滨州市的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提供了部分和全程机械化支持。

滨州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为国内外知名机械装备企业提供了商机,这些企业通过参与示范谋求共赢。在初期指导滨州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走上“试验示范”之路的同时,2011年10月23日下午 3时50分,经过三天四夜45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由新疆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提供的全国除新疆之外的首台机械化采棉机抵达滨州,参加(24日)省农机局在滨州举行的全省棉花收获机械化现场会的作业演示。今年9月11日,滨州市向新疆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定购全省首台采棉机已于9月26日运抵滨州。

2011年9月28日,美国约翰迪尔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克思·奎恩、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卢克·盖斯塔特率约翰迪尔公司考察团一行12人,冒雨前来滨州就棉花生产机械化调查研究、寻求合作。马克思·奎恩通过翻译,对沾化的试验示范表示非常敬佩,他说非常兴奋地看到了山东在机采棉试验示范方面的进展,应该为试验示范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他希望从试验示范的经验里了解本地对棉花生产机械化的需求,并表示双方在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这个系统工程的问题上已经取得共识,愿意加强合作,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今年2月29日,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高明飞与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卢克·盖斯塔特在济南分别在《山东省约翰迪尔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上签字。“协议”主要内容:双方合作在滨州沾化县建设山东省约翰迪尔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约翰迪尔”(中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整套农机具供无偿使用。“约翰迪尔”的大型植保机、采棉机将无偿用于机采棉管理、收获等环节的示范。

为促进机采棉花清选加工生产线快速建设,省、市农机、供销部门积极争取“山东省天鹅棉机”的支持,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帮助沾化县农兴棉花种植合作社(即原沾化县第三油棉加工厂)建设首条机采棉清选加工生产线。经市县农机、供销部门与“山东天鹅棉机”公司多次协商,8月24日,多方共同签署在沾化建设全省首条机采棉清选加工生产线的协议。8月30日,机采棉清选加工机械供货方与购买方签署成套设备供货合同。全国除新疆之外的首条机采棉清选加工生产线已落户滨州沾化。至此,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的各个环节全部到位。

先行先试先受益,试验示范得到棉农认可

参与机采棉示范的棉农,坦然承担了机采棉示范的利益和风险。张汝和去年35亩机采棉因为没有收购的企业,只得与手摘棉掺到一块卖。今年由于遇上台风和强降雨的袭击,合作社承担的500多亩机采棉亩产量不足100公斤,每亩至少损失700元。沾化县新合作农机专业合作社以租赁土地的形式在滨海镇进行的1000亩夏播机采棉示范因为受灾颗粒无收。

无棣县农机局副局长孙明星告诉记者,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通知》要求,该县借鉴沾化经验,坚持农机农艺融合,与县棉办配合,采取对机采棉示范实行种子、地膜、机械作业全免费的政策,在西小王乡横道村、佘家镇北石村30多个农户的500亩棉花采用机采棉模式种植。

10月7日,记者在无棣县机采棉示范基地之一的西小王乡横道村机采棉示范田里,4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守国告诉记者,今年全村示范机采棉200多亩,受自然灾害影响只剩下100多亩。他家机采棉10亩,如果不受灾亩产可达到400公斤,因为机采棉采用深松土地、宽行种植等新模式,抗自然灾害能力强,他家的机采棉在常规棉亩产只有50多公斤的情况下亩产200余公斤。“在常规棉田里干活看到受灾的情况恼得慌,可一到机采棉田里,心里觉得格外敞亮。”李守国说出了一般棉农的心情。由于他家种植的机采棉从种子、地膜、机械作业自己没有投入,李守国尝到了先行先试先受益的甜头。

31岁的李宝金,今年种了60多亩棉花,亩产只有50多公斤。看到新模式种的机采棉,他说他也想用新模式,但是换农机具就麻烦了。棉区棉农棉花种植都成规模了,家家户户都有成套的农机具,按照新模式,动力小的拖拉机要换,一般机具都需要改制,一家一户难以做到。只要这些问题好办,机采棉推广不成问题。(黄佩杰 田军 张爱民 陈恩明)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