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区域及危害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9:04 

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区域

据统计,在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多发区附近,极易受大风的影响,产生风暴潮。具体来讲,全球热带气旋多发区有8个,其中突出的有西北和东北太平洋、北太平洋、孟加拉湾、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等。而温带气旋多发区,大都分布在北纬20°以北的海域,在北纬20°以南一般不会出现。

风暴潮的危害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11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发出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该风暴潮仍然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一带地区,遭受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伊势湾一带沿岸水位猛增,最大风暴增水曾达3.45米,最高潮位达5.81米,造成5180人死亡,伤亡合计7万余人,受灾人口达150万,直接经济损失852亿日元(当年价)。美国也是一个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卡米尔-Camille”飓风风暴潮曾引起了7.5米的风暴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位的风暴潮记录。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又不止一次地从海洋里夺回被淹没的土地。这些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荷兰全部国土的3/4。荷兰、英国、原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美国东北部海岸和中国的渤海,都是温带风暴潮的易发区域。

我国是世界上两类风暴潮灾害都非常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从南到北所有沿岸均无幸免。据统计,汉代至公元1946年的二千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特大潮灾576次,一次潮灾的死亡人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及至十万之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多次遭到风暴潮的袭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956年第12号(Wanda)强台风引起的特大风暴潮,使浙江省淹没农田40万亩,死亡人数4629人;1969年第3号(Viola)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街道漫水1.5-2米,牛田洋大堤被冲垮。在当地政府及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人丧生。但较1922年同一地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人数减少了98%;1964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使海水涌入陆地20至30公里,造成了1949年以来渤海沿岸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黄河入海口受潮水顶托,浸溢为患,加重了灾情,莱州湾地区及黄河口一带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另一次是1969年4月23日,同一地区的温带风暴潮使无棣至昌邑、莱州的沿海一带海水内侵达30至40公里。

青岛沿海地区是巨浪、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频发的地区。据统计,自建国以来,青岛沿海地区出现风暴潮及巨浪灾害近20次,平均3年一次,特别是自80年代以来,风暴潮及巨浪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大,致灾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如8509号台风和9216号强热带风暴袭击青岛时,青岛近海波高分别达到8米和6米,最高潮位分别达到5.31米和5.48米,经济损失分别达5亿元和3亿元。9711号强热带风暴袭击青岛市,近海海浪达6米,最高潮位高5.51米,创建国以来青岛潮位极值,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海岸带开发的迅猛发展,沿海人口密度及海洋产业产值的剧增,濒海城乡工农业的发展和沿海基础设施大量增加,承灾体日趋庞大,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急剧增长的趋势,风暴潮正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李新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