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龙头"带动起劲舞 大项目聚力挺"腰身"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8:19 


核心提示
区域经济发展要靠龙头中心城市来带动辐射,国内珠三角、长三角和正在崛起的环渤海地区都证明了这一点。基于此,省委、省政府对青岛的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
去年5月30日至31日,省委、省政府在青岛召开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工作会议,就进一步加快青岛发展,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作出全面部署。此后,青岛市立足做强自身、壮大实力,瞄准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这个总目标,对城市进行准确战略定位,在构筑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大城市框架、构建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三件大事上取得大跨越,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整体魅力大大提高。



▲美丽的青岛充满活力。

大项目聚力挺“腰身”

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青岛西海岸,人们惊异于这里的大气磅礴。
举世瞩目的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土地整理告竣。作为新世纪国内首个超级石化项目,将带动青岛乃至山东石化产业集群的整体性飞跃。
海西湾大造船扬帆起航。由中船重工等国内造船“大鳄”打造的系列化产业已群起林立,形成了从研发、制造、修理到装备配套、信息服务一条龙的体系化框架,“国家队”的实力加上优越的环境支持,让这里跻身国内主要的修造船基地。
电子家电产业高密度布局。海尔、海信等巨头比邻而居,在黄岛直至胶南的黄金板块上摆开了阵势,演绎精彩的竞合大片。
“以这些龙头项目为支撑,青岛的产业集群形象大变,成了关乎区域经济全局的引导力量。”青岛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大项目办主任刘晶告诉记者,包括在西海岸的产业集群龙头项目,青岛今年共确定了105个重点项目,分布在重点产业、城市建设、公益事业等领域,这些项目有的已经完工,有的在争分夺秒前行,一旦全部发挥效益,就会大大增强青岛的城市活力。
大项目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想做“龙头”,首先要强壮自己的筋骨,让“腰身”健壮,而今天的大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体现着城市的实力。
“龙头会议”召开的当年,青岛就实现生产总值2695.5亿元,增长16.9%,为20余年来的最高增幅,一跃进入全国城市前十。今年第一季度,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3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反映经济外向度的主要指标——外贸出口,继续呈现“龙头”地位。一季度,全市外贸出口(不含中央、省属企业)44.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同比增长62.1%,增速同比高出25.7个百分点。
青岛在全球的城市竞争力排名也在提升。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经济学家共同完成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显示,青岛目前排在92位,成为全球百强,尤其是在反映城市成长性的指标上,甚至超过国内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表明青岛今后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四面八方来对接

“日照对接青岛、融入半岛。”在进入青岛的青银高速公路上,一副巨大的户外广告赫然在目。日照是青岛近邻,打出对接青岛牌,这是主动的战略选择。
“乳山建设青岛的后花园,海阳甘当青岛的腹地,诸城、高密伸出橄榄枝。”一些周边的中小城市不再看重行政上的边界之隔,纷纷抛出绣球,有的由政府部门组成专门的对接机构,有的在经济开发区内辟出“青岛企业专区”,还有的成立高规格的驻青机构,把触角直接伸了进来。
青岛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外地政府及政府部门在青岛设立办事机构继续增多,已达30余家,加上企事业单位的办事机构则至少有近600家,如四川巴中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河北省广平县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等。过去一年是他们接待省内、国内政府、企业团组最多的一年,有时候一天要接待五六批,这些团组都是来青岛找“机会”的,招商会、恳谈会、交流会轮番上阵。
“青岛最吸引我们的是名牌企业、贸易机会、市场机遇、发展潜力。”四川巴中经贸委驻青办的负责人认为,之所以不远千里来青岛开设窗口,就在于双方经济具有互补性,像青岛发达的港口物流和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都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
1至4月,青岛全市引进内资项目平均到位资金18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高300多万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8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6个,京津冀及江浙沪板块成为亮点,前者的投资项目有61个,后者达71个。
这表明,青岛的吸引力在增强,而且这种吸引力不止于省内,已经扩散至国内各个经济区域,其“龙头”地位可见一斑。

展翼扩张正当时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主要的发展趋势,如何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对城市与产业发展进行选择和定位,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
根据经济学界的区域增长极理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强度,必然形成规模扩张和空间集聚,形成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城市群发展的引领下,国内许多区域都呈现出依托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融入区域一体化做大做强的发展态势。
“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正处于增长极的地位,省委、省政府对应这种态势,突出明确青岛龙头地位,是一个战略选择,为青岛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机制保障。”曾主持《青岛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研究》课题组,现任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的陈维民认为,青岛全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做大做强自身,二是成为“增长极核”,拉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一年来,青岛根据自己的产业定位和城市优势,在辐射周边上显现出了威力。
青岛品牌借助资本大举扩张。青岛港走出青岛,与威海港合资经营的集装箱码头———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运营五个月就实现了吞吐量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今年前五个月集装箱吞吐量达7.0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7%;收入1909.4万元,同比增长57.1%。与此同时,海尔已计划在美国南卡州增建第二个工厂,同时准备在年内并购一家印度冰箱厂。海信斥资6.8亿元正式入主科龙,鞋业巨头双星集团投资1亿元的服装加工及物流基地项目在重庆万州落地,青岛利群集团布点胶东半岛,并在江苏连云港“落子”。
以青岛为基点,辐射周边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快马加鞭。济青高速公路南线急剧延伸,与已建成济青高速形成犄角,使青岛变单向辐射为沿着两条公路双向辐射。已经在规划论证的青烟威城市轻轨,将沿线县级城市纳入轻轨网络,彻底打破了胶东半岛诸强的交通壁垒。青银、同三等高速的建设也为青岛释放经济能量提供了畅通的血脉支持。
正在运行的半岛城市群人才合作机制、区域旅游联合体和物流合作平台,这些都给人以强烈印象。青岛在走出去,生产要素流动、衍生、放大,几年前在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出现的打破边界、一体化发展的势头正在青岛出现。
“龙头”效应借助于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互相推动,构建起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凝练发展、抱团出击的局面,半岛城市群整体形象为之一新。

谋划发展高起点

“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省委、省政府对青岛给予极高期望,给青岛下放了40余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这些“真金白银”让青岛经济如虎添翼。
“龙头”意味着责任机遇,青岛提出首先把自身做大做强,站在更高层次上,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在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大格局中,找准目标定位,具体来讲,就是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陈维民认为,“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就是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内地前六名,进入国内城市“第一方阵”,在半岛城市群中的首位度(即主要经济指标占区域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并且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居于重要的增长极和支撑点的地位。
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则是青岛在港口、海洋、旅游、品牌等方面壮大优势,以稳定鲜明的城市特色、国际化规模的影响力、产业形态高端化的引领作用和较高的科技文化禀赋,使青岛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城市。
青岛目前的发展水平,从人均GDP来看为4038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6.5:51.9:41.6,具有工业化后期的阶段性特征,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十一五”将是向工业化后期转变升级的关键时期。
对应这种发展阶段,青岛一年来,大手笔推进城市大框架建设,伴随跨海大桥、滨海公路的建设和贯通,青岛“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大框架已经成型,特别是沿着滨海公路规划的七大城市组团都已展开,青岛城市发展彻底走出了狭小的老市区,在广阔的空间内施展开拳脚。
与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几乎同步,青岛的产业升级急起直追。电子、家电、汽车、造船、石化、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形神兼备,其中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成为青岛的闪光点。现代服务业发展风起云涌,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互相呼应。
“龙头城市的影响力体现在配置资源的能力上,青岛成为龙头当之无愧要增强这种配置能力”,专家认为,青岛当务之急在于尽快利用“龙头”机遇提高城市能级,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力,带动半岛城市群乃至全省的发展。
首先在产业链条占据高端位置。一个城市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拥有支配资源的能力。青岛着力引进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以自主创新为基石,体现整备制造业水平的造船产业、引领旅游业发展的高端旅游业和经济中枢地位的总部经济,像世界500强的泰科电子、韩国现代造船、海底宾馆,都体现了高端定位。
其次,在城市功能上具有中心地位。单一的制造业基地辐射能力有限,而综合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则因为能动员各种经济要素参与运营。青岛明确自身为区域经济中心、东北亚航运中心、区域现代商务服务中心和区域文化科技中心,在特色培育上突出海洋、港口、旅游、品牌四个特色,这就跳出了一般城市的定位,从而在区域分工中占据主动。统计表明,今年一季度,青岛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空港、海港、旅游、房地产四大领域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四大动力。
再次,在区域一体化中构建“龙头”机制。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大潮中当“领头羊”,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构建与半岛诸市对接合作的平台,利用市场、行政两个手段,加大融合力度,并在融合中发挥领导作用。

2006年6月28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