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紧抓科技兴渔战略 助推海洋渔业腾飞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6-20 10:22: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广度和纬度。四年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工作紧抓蓝黄两区建设重大机遇,紧扣科技兴(海)渔工作目标,创新发展思维,拓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和转化应用一大批关键技术,显著提升科技服务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的能力。

国家、省、市各级相继加大了对海洋与渔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和省农业良种工程专项、省财政重大农业应用技术创新专项以及两区建设专项等实施,为全省海洋与渔业科技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省共承担海洋与渔业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2000多项,获得经费30多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以加强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科技产业化开发体系,整合科技资源力量,大力提高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先后建成了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平台30多个,国家和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和育种中心60余处。五年来,全省各地共有300多项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奖11项。

积极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联合体,建立了现代海水养殖、卤水精细化工、海洋装备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东方海洋、寻山集团等一批集成创新能力强、科技示范作用大的企业,相继建立了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渔业领域首个刺参创新团队,围绕刺参产业发展重点环节强化协同技术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科技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集聚全省优势科技力量,通过实施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海洋与渔业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了半滑舌鳎、星鲽人工繁殖技术难关,选育出了黄海2号中国对虾、东方3号杂交海带等18个国家审定水产养殖新品种和上百个优良品系(群系),为优化提升养殖品种结构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另外,我省在很多海洋与渔业新科技方面取得突破。突破了人工鱼礁、人工藻场等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推动了渔业资源修复计划的实施和海洋牧场建设。集成创新了黄河三角洲刺参池塘生态养殖新技术,推动东参西养取得重大突破,极大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8个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项目和海水淡化、海洋观测雷达等海洋公益行业专项重大项目在我省实施,有力带动了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年来,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效果显著。5年来全省累计示范推广主导品种78个、主推技术51项,培育科技示范户41600户次,辐射带动养殖户32.9万户次。全省建立44个科技入户示范县,设定60多处省级核心示范区,带动了5万多户养殖户增产增收。共培训转产渔民3000人,其中2700人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有80%的渔民顺利实现了再就业。

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与俄罗斯科学院联合建立了中俄海洋生物联合实验室,获准设立了贝类新品系选育省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与日本、韩国开展了海洋生态整治、渔业资源修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与墨西哥开展了养殖技术的合作。先后引进了红海参、大西洋鲑、斑点鳟鲑等优良品种和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

近几年,我省参与实施东亚海计划项目、大黄海生态系保护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成立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先后成功举办了海洋生态保护与现代渔业管理高端论坛和海洋资源科学利用论坛,为增进东北亚地区的相互了解、扩大交流与合作、促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薛久明 李云峰 李剑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