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滨海的蓝色梦想 开始新城“创世纪”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01:20 

已经退休赋闲的陈大爷今年65岁,在潍坊北部大家洼镇的羊口盐场晒了半辈子海盐。提到建滨海水城的事儿,土生土长的陈大爷一脸的感慨:在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盐碱滩上建一座滨海新城,听着都像做梦一样。说句老实话,在退休之前俺还从来没到水里洗个海澡!陈大爷一家人洗海水澡的这个地方,就在未来滨海水城的北面。潍坊市在临海的盐碱滩涂上建设滨海水城,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儿。“烟台苹果莱阳梨,赶不上潍县的萝卜皮”。提起潍坊,老辈人津津乐道的,首先是那翠皮的“潍坊萝卜”,当然还有那无数在春风中漫天飞舞的风筝。包括土生土长的潍坊人在内,许多到过潍坊的人,几乎都能如数家珍般列举出潍坊的诸多物产和名胜:从寿光的蔬菜到昌乐的宝石,从诸城的恐龙化石到青州的云门之寿,但是却很少有人会提到潍坊的海。

潍坊有海么?

1988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的沿海开放城市名单中,山东潍坊市赫然名列;2007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正式公布,潍坊市成为沿海城市群重要一员。1995年,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几年之后,该区被评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1月,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潍坊滨海开发区被列入国家海洋经济新区。无数的规划与期盼,都把目光投向了潍坊北部的那片蔚蓝。潍坊真的有海啊。

向北就是大海。十几公里盐碱滩涂的跨越,不仅使潍坊人“临海见海”的百年梦圆,也标志着被誉为“山东粮仓”的昌潍大地,真正迈动了走向蓝色、走向世界的坚实步伐

金风送爽时节,笔者沿着宽阔的海堤路,来到了这处被称为“圆了潍坊人百年梦想”的海水浴场。将近二十公里长防潮大堤的臂弯里,海水漫涌,浪花轻溅,千余米长的人工海滩似一勾弯月,在蔚蓝的海水映衬下,显得金碧辉煌。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柔软的沙滩上,许多年轻父母们与孩子追逐嬉笑、留连忘返的画面,依然能令人感受到这片海岸洋溢着的特有魅力。

陈大爷告诉笔者,过去人们常说潍坊“临海不见海”,指的就是这片地方。位于渤海莱州湾南畔的潍坊北部,有140公里的海岸线。之所以“临海而不见海”,是因为这里海拔极低,滨海滩涂万米沉降比只有3米。由于沿岸地势平坦,遇上稍大一点的海潮,海水就会随风上岸蔓延。有人曾形象描绘为“一望无际,再望还是无际”。守着金饭碗,啃着冷窝头。近在咫尺的丰富海洋资源,因为肆虐的海潮和横亘的滩涂而被迫望洋兴叹,这是潍坊人多年的心头之痛。滨海经济要想发展,潍坊要想走向大海,建坝截阻海潮,成为滨海新城建设的第一要务。

2009年5月18日,沿海防护堤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可是,当沿海防护堤进入合龙冲刺阶段时,仿佛为了考验滨海人的意志,七八次风暴潮相继涌来,其中的三次竟将几百米长的坝体夷为平地。在数十年一遇的寒潮低温下,工人们内穿羽绒服、外加黄大衣还冻得直打哆嗦。随着合龙口收窄,施工难度越来越大,桀骜不驯的大海不甘心被拦截,拼了命吞噬着一车车抛下的重石。苍天不负有心人。2010年1月1日,随着最后一车巨石抛填入海,坝内坝外的海水终于停止了咆哮——大坝主体合龙,潍坊滨海人奋战了180天的沿海防护堤二期工程宣告完成。这条高7米、长近20公里的巨龙,彻底挡住了海潮的入侵,实现了潍坊人走近大海的梦想。

从搞开发区到建设新城: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实现“城”“区”和谐共进。碧波万顷的海岸边,潍坊滨海新区化蛹成蝶,扇动起了翅膀

开发北部、走向大海,是潍坊人民多年来的梦想和夙愿。潍坊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滨海发展,举全市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新区与新城,一字之差,体现了潍坊滨海新区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指导上的重大转变。

随着“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滨海开发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强力推动“三区三园”建设,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潍坊滨海中外合作产业园作为其中的“一区一园”,受到重点扶持。潍坊市委、市政府高标准编制“蓝黄”两区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以滨海区为核心,以各类开发园区为载体,实施蓝黄融合、重点突破,加快建设滨海海洋经济新区,高标准推进滨海新城建设,打造与中心城市错位发展的滨海新城。潍坊滨海开发区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定位,突出港口、产业、新城、生态四个战略支撑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高效生态滨海新城和国家海洋经济新区,努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示范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区。

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构筑滨海新城开发框架,这是滨海开发区管委会反复论证、审时度势形成的共识。为了打造好这座“宜业宜居宜游”的未来之城,滨海开发区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负责完成了整体规划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潍坊滨海新城由“一城四园”组成,规划面积470平方公里,人口目标100万人,相当于再造一个潍坊城。“一城”,就是规划建设150平方公里的滨海水城。以“希望城”理念建设科教创新区。重点引进职教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项目,推进职业教育、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职教中心和自主创新基地。起步区12平方公里已完成配套,16所院校开工建设。以“太阳城”理念建设中央商务区。重点引进高端商务服务项目,打造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商务聚集区。以“幸福城”理念建设生态商住区。重点发展企业总部会所、文化影视等新型服务业态,着力打造“依河拥海”的宜居生态新城区。以“欢乐海”理念建设旅游度假区。人工沙滩、风筝冲浪基地商务接待中心、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馆建成投用,人工岛吹填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打造“蓝黄”两区具有吸引力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四园”,就是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临港工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海港物流园四大产业园区。

徜徉在与潍坊港遥相呼应的旅游度假区,滨海水城已初显出风姿绰约的魅力。质朴的滨海人为这片寄托着梦想的蓝色港湾,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欢乐海。欢乐海的规划建设相对于滨海新城这座未来之城来说,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沿海防护堤为依托打造的黄金旅游岸线,不仅结束了潍坊“临海不见海”的历史,也使之成为离省会济南最近的海和海滩,为集聚宝贵的城市“人气”奠定了基础。2012年8月,中国潍坊滨海国际风筝冲浪公开赛暨第四届邀请赛的成功举办,欢乐海已经成为滨海水城靓丽的名片。以欢乐海开工建设为标志,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拉开了向滨海新城建设转变的大幕。

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布局、高效产业培育“三高”标准,滨海人用智慧和汗水,在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上,开始了滨海新城的“创世纪”

开发区是一个城市的未来,潍坊滨海新城建设,则是给了开发区一个未来。或者说,两者是综合布局,统筹发展,共同构建一座复合型新兴城市。笔者看到,未来的滨海新城中,将近70%的发展空间留给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绿色能源产业和海港物流四大产业园区,如此一来,既能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又能充分体现未来“以空间换取后劲”的规划理念。

面对大片白茫茫的盐碱滩,潍坊滨海新区是一张名符其实的“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建起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城,首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为这张白纸涂抹上绿色。近年随着潍坊市提出了建设“幸福潍坊”、“生态潍坊”的发展目标,潍坊滨海也把打造“生态城”、“幸福城”作为自己的未来之梦,然而,“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滨海人深知有多长的路要走。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绝大多数属于盐碱滩涂,几锄刨下去,苦苦的卤咸水就会沁出地面,这种最适宜晒盐的卤水却几乎是所有植物的终极杀手。滨海区搞绿化有两大难,一是成本高,二是成活难,种下的每一棵树木都需像孩子一样细心呵护,才能成活。滨海开发区始终把“沿海开发,生态优先”作为原则共识,为提高苗木成活率,采用特殊的绿化方法:把绿化带碱土下挖,自底层向上分别敷设排碱管,然后铺设隔碱层和草苫子,再回填种植土,然后栽种槐树、白蜡等耐碱树木。凭借这种七、八倍于内陆地区绿化的“细工夫”,滨海区的绿色开始了一米一米的延伸。今年成功培育出“滨海盐松”。盐松在含盐量1%以上的盐碱地上仍能旺盛生长,在盐碱地不换土就能成活。滨海盐松一经培育成功,即得到大面积绿化推广。到目前为止,滨海开发区已累计投入15亿元,整治开挖白浪河、弥河、“南一横”河道41公里,造林4.6万亩,植树3000万株。自滨海新城建设规划落地以来,滨海新城各功能区已累计完成投入500亿元,开发配套160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的滨海水城正在形成。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十几万滨海人如雨的汗水。从产业园区到滨海水城,滨海新城像一个巨大的工地,正在迅速崛起。为了抢抓机遇实现滨海新城的迅速崛起,“5+2,白+黑,晴+雨”已成为滨海人的工作常态,“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已成为滨海上下的共识。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一班人身先士卒,每周的例会、每月的现场调度会和每个季度的观摩评比会上,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滨海开发建设中,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布局、高效产业培育这“三高”要求,不仅是滨海新城工业产业规划的标准,也是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新城建设中,滨海开发区提出了“两个同步”,一是二、三产业同步前进,保证新城和新区、产业和服务配套发展。在滨海水城的规划中,分立了定位明确的科教创新区“希望城”、中央商务区“太阳城”、生态商住区“幸福城”和旅游度假区“欢乐海”四个功能区,以“宜业宜居宜游”的全方位服务,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后劲和支撑。二是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同步,让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提高社会幸福指数。2012年,滨海开发区已全面实现养老、医疗、低保全覆盖,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各项补助标准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海上明月共潮生,同心协力筑新城。在一望无垠的滨海大地上驱车疾驶,掩映在红花绿树中的一片片脚手架直插云天,昭示着这座未来之城喷薄欲出的生命活力。从一个开发区到一座新城,究竟是什么样的性格让滨海人构筑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在潍坊滨海新区内,矗立着两座高耸的雕塑,一座似昂首远眺的玉龙,一座如展翅欲飞的巨轮,滨海人分别把她们命名为“渤海明珠”和“蓝色畅想”。笔者在雕塑下驻足良久,似乎找到了答案。

务实苦干的滨海人,正在用他们浪漫的情怀,谱写下蓝色未来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