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等衰退 今年出海或亏损

来源:梁嘉琳   发布时间:2013-07-03 10:18:58 

中国首届世界海洋大会20日开幕。中国渔业协会会长齐景发在会议期间表示,中国水产品产量和贸易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捕捞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两个月来,随着南海、东海、黄海次第结束伏季休渔期,近海渔民渴望渔获量能够实现媲美粮食产量的八连增局面,但显然,中国近海海洋捕捞量已经连续多年处于零增长,更有多个海区的专家和船长预言,受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两大元凶影响,今年出海将维持薄利甚至出现亏损。

四大渔场消失 渔民普遍亏损

9月中旬,浙江宁波开渔节在3个多月的伏季休渔结束时如期举行,2000多艘大马力钢制渔船跃跃欲试。

在同一期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上,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表示,随着海洋开发进程加快,渔民失水、失涂问题不断增加;持续增加的海洋捕捞产能,导致渔获物小型化、低值化趋势明显;海洋渔业设施装备、标准化、信息化等水平仍较落后,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高;渔业组织结构总体上仍呈低小散弱特征,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莫照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和10多年前相比,近海渔业资源受到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很大,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国四大渔场(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已经名不副实,退化得很厉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重点研究领域首席科学家陈雪忠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称,东海的污染源有三大块,一是化工厂直接排放入海的含磷、含氮和含重金属废水,二是农田受雨水冲刷入海的农药,三是下水道入海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上海的生活污水都没法实现100%的处理率,更不要说其他沿海、沿江中小城市了。陈雪忠说道,再加上滩涂因围海造地而消失,上述因素都对近海渔业资源造成威胁。

提前一个多月开渔的南海海区也不容乐观。广东省一位从事近岸捕捞的船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本地许多传统渔场已经灭绝了,四大鱼种(马鲛鱼、带鱼、大黄鱼、小黄鱼)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过去一次出海顺利的话能捕到几百公斤大黄鱼,现在一年只能捕到几尾,大黄鱼已经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每斤近百块钱,涨价到如今每斤四五千块钱。马鲛鱼虽不至于如此濒危,但旺季每次出海也只能抓到三四十斤,远小于10多年前的两三百斤。

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总工陈积明替渔民向记者诉苦这两年近海捕捞的经济效益只能维持在低水平。初步预计,随着油价和用工成本快速上涨,今年假设没有柴油补贴之类的政策扶持,八成左右的渔民会出现亏损。

而在黄海海区,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院原院长陆叔锌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山东省传统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个体越来越小,年龄趋向于一龄鱼。中国对虾年产量最高曾达到4万吨,根据近几年的资源调查,年产量只有7000吨。鲅鱼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捕获主体三龄鱼,到90年代的二龄鱼,再到现在的一龄鱼。

以山东威海为例,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全市一季度渔业经济形势分析》中的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渔船停港率高达八成以上,最多时超过九成,是停港渔船数量最多的一年,捕捞渔民提前休渔的现象比往年更加突出。

过渡捕捞绝种 环境污染灭群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日前指出,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908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调查范围最大、调查研究学科最广、采用技术手段最先进的一项重大海洋基础性工程。《中国区域海洋学》的编撰是908专项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记者从权威人士获得的《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环境生态学》丛书显示,近海的过度捕捞正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生态系统中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被过度捕捞后,人们的捕捞目标必然转向其他一些价值较低的物种,而当这些价值较低的物种生物量枯竭后,捕捞目标随之又转向价值更低的种类,这样依次将使生态系统的所有物种都被过度利用,造成渔业资源的系列性枯竭和物种品种的退化。

以黄海海区为例,1979年至1999年,黄海的渔获量基本上随着海洋机动渔船的拥有量增长而增长。1999年后,虽然机动渔船的拥有量继续保持增长,但黄海的渔获量却出现了下降———黄海海洋生态系统已无法支撑过量的捕获能力。

南海的作业方式也令人担忧。上述广东省船长对现有的流刺作业方式表示担忧。他认为,大网抓大鱼,小网抓小鱼,一张网从海里到岸边,不仅导致小鱼没长大就被抓走,大鱼也因为在海里没有小鱼可吃而饿死大拖网才用了10多年,四大鱼种就快死绝了,即便是经过伏季休渔,开渔后一两个航次也捞不到多少了

资料显示,流刺作业是主要用于捕捞回游性鱼类。因为会随海流移动,而被缠住的鱼像刺一样挂在网上,故称流刺

如果再不好好养护资源,会砸了渔民自己的饭碗陈积明认为,常见于琼州海峡和海南省西南部海域的定置张网作业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其网目不足1厘米,专捕幼鱼、小鱼。加上一些渔船的网具数量多,网目小,无形中加大了捕捞强度。还有个别渔民为了眼前利益,擅自在海上电鱼、炸鱼、毒鱼,给海洋生物资源带来了灭顶之灾。陈积明说。

除了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也是渔业资源枯竭的元凶。海洋经济与海洋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永祺对此表示,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海洋大开发,我国沿海承载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呈现的海洋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治理,而从90年代起因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又突现。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虽经多方努力,至今局部海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仍趋恶化。李永祺说,近十多年来,我国大规模填海造陆对滨海湿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的损害以及石油、化工和冶金等企业向沿海地区转移,遍布全国沿海港口群和核电建设,大规模挖、采海砂对底栖生境和生物资源,乃至大规模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等问题,至今尚难以全面、定量地给予科学的回答。

具体而言,近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0年,在古黄河口、嵊泗、杭州湾、三门湾、台州杜桥和晋江围头湾内,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过高。12%监测站的生物体内石油烃超过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蓬莱19-3溢油事故期间,山东长岛附近海域漂浮油类物质,同时发生了鱼类非正常死亡事件。河北省乐亭县海滩上发现油污,养殖扇贝发生大量死亡。

加强渔业准入 发展远洋捕捞

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还会加剧。作为一个人退心不退的老海洋人,陆叔锌感叹道。

事实上,为保持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一五期间,近海海洋捕捞继续执行零增长战略,海洋捕捞量基本维持在2000年的水平。中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区逐步实行的伏季休渔制度,在缓解过度开发捕捞渔业资源、遏制海洋生态恶化、增加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保障了全国海洋渔业的平稳增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