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袭宁波多个墓园遭破坏 上海人墓穴损毁不少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02:16 

东方网9月20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一个月多月前,台风“海葵”与上海擦肩而过,但在宁波,多个墓园管理方遇到了麻烦:因为“海葵”的破坏,不少墓碑面目全非难以辨认,而这些被毁的墓碑不少是上海人认购的。由于许多墓地建成较早,管理方很难联系上认购人。

难寻逝者家属联系方式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一代代宁波人前往上海,逐渐成为近代上海居民构成中数量最多的移民。然而,深深的乡土情结,令很多在沪宁波人最终选择回乡落葬。

宁波五乡镇宝同村附近共有大小墓园33个,其中永安公墓第一墓园修建时间最长。当地村民说,每逢清明,总有不少上海扫墓客前来,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记不得永安公墓的名字,但都知道,到达那棵五百年树龄的大樟树下,就能找到祖坟。

然而,因为台风“海葵”的影响,如今的永安公墓内却呈现出一派灾后景象。永安公墓第一墓园总负责人夏银国介绍,“那天早上狂风暴雨,房子里倒灌的水没到了大腿,山上的石头哗啦啦往下滚,山脚附近一棵30多年的柏树一下子就断了。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说,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雨,把山坡都冲垮了。”

台风一过,夏银国带着5个同事和30多个维修工上山查看。只见松柏倾斜、断裂甚至露出根部,陡峭的山崖上,黄色泥石冲刷过的痕迹清晰可见。大家一边清点,一边摇头叹气:“总共10000多座墓穴,有近2000个遭到损毁,较严重的有200多座。”这些“水毁墓”墓穴被泥水冲平,已看不出墓穴的样子,需要重建。

据悉,永安公墓内,目前修建时间最长的坟墓已有60多年,而山腰和山脚下,不少墓碑都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竖起来的,其中损毁严重的多是几十年前的老墓。夏银国和同事连续数日统计下来,2000座受损的墓穴中,近半数是“叶落归根”的宁波籍上海人。

在永安公墓第一墓园的办公室墙上张贴着数张表格,上面标记着“水毁墓”的编号、石碑姓名等,有些石碑已经碎裂,成了“无名墓”。但是,其中留有联系电话的仅有7个。

距离永安公墓第一墓园不远的宝幢公墓共有4000多座墓穴,在台风中有60多座墓穴损毁严重,基本集中在山腰。宝幢公墓负责人唐利明介绍,至今仅有一位认购者前来确认。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刚从上海赶来的刘先生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探望了先人的墓穴。据刘先生介绍,虽然台风过了一个多月,但之前基本不知道这边的受损情况,他是在亲戚的通知下才得知具体情况,并专程赶来处理。他说:“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情况,如果等到扫墓时才发现,心里肯定不舒服。”

宁波凤凰公司的总裁乐仲明翻看了记录后告诉记者,凤凰公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墓区及宝幢朝霞公墓有1000多座年久失修的墓穴。往年清明,工作人员看到有来自上海的扫墓者时,便主动提出希望他们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日后维修,但不少人摆手拒绝了。今年,这些墓穴也在台风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如今,凤凰公墓也面临着与永安公墓第一墓园、宝幢公墓一样的问题,不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墓穴因为没有认购人的联系方式而难以动土修缮。

根据记录显示,往年,留下联系方式并已经联系到的500多名认购人中,有6成来自上海。乐仲明表示,现在还无法准确统计这些没有联系方式的墓穴中,长眠着多少上海人的亲眷,“希望他们获知消息后,赶紧和我们取得联系。”

在五乡墓区一带,有大大小小33家墓园,基本每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位墓园的看护人员向记者指了好几片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那里都是墓园,现在全是泥石,人要走上去都难。”

墓园方不能擅自动土修缮

面对遭到重创的墓穴,夏银国急于尽快修缮。然而,依照风俗,他们不能擅自维修,必须与墓穴主人的家属取得联系,征得其同意后才能动土。但是,这近200座毁损比较严重的墓穴,如今,只能联系到其中的七户家属。“轻微的损伤,我们可以负责修补,联系到对方后我们会告诉对方是免费维修,相信家属也会通情达理地同意。但有的墓穴受损面积很大,需要重新弄根基、石材,成本很大。根据合约,属自然损坏的,维修费由认购人负责。”不少墓区的负责人也表示,不会借此向逝者家属漫天要价。

今年8月底,夏银国和同事在当地的一家晚报刊登了一则公告,然而效果并不明显,上海这边基本不知道。上周,夏银国突然想起,在他们承包公墓前,曾听老工作人员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人在上海专门为宁波永安公墓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夏银国认为,在那个时期,不少上海人曾通过这个办事处牵线回宁波老家下葬,“找到办事处的人,或许有希望拿到当时的联系方式,这样就应该可以找到那些家属。”

不过,看似简单的想法,在实施上难度不小,他们只知道当时的办事处是在上海常年工作的宁波籍老乡以个人名义设立的,类似于现在的中介机构。而且,对于对方姓名、办事处地址等一概不知。

9月16日,夏银国决定尝试一下。他驱车来到上海嘉定,向一些墓园办事处及业内人士打听,但得到的答案却都是“不知道”。大家认为这个办事处应该早就撤销了。夏银国只能带着失望回到宁波。

与此同时,一些墓区的工作人员则在考虑通过包括报纸公告、墓区网络主页、微博等方式寻人。“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我们会一直找下去,这是对逝者负责,也是对他们亲人的责任。”宝幢公墓负责人唐利明说。

此外,墓区工作人员也表示,下次集中扫墓期,会尽量向扫墓客解释,希望他们留下电话号码、电子信箱等,以便将来能第一时间与对方取得沟通。

保险公司仍无“坟墓险”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扫墓客反映,“我们的先人埋葬在这里,能不能为他们的墓穴买一种保险,以后要是再遭到损毁,就由保险公司出钱修缮?”

记者就此联系了上海及宁波各家保险公司,得到的回应均为“目前尚无该项业务”。平安人寿一位保险经理介绍,人寿保险是保障还健在的人的寿命、健康,对于逝者并不适用。太平洋产险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并没有这一险种,承保部门也几乎没接到过相关反馈,“主要是因为标的物(墓穴)的财产损失很难核算。里面埋了些什么、损失有多少,不太好计算。”

不少墓区工作人员坦言,一些墓穴认购合同里没有规定修缮费用的承担问题。而认穴证书上虽然注明“有属于自然损坏,维修费由认穴人负责”的字样,但也比较笼统,其中并没有涉及到具体怎么修、修什么、用什么材质、多少钱、多久完成、钱怎么支付等诸多具体细节。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