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战略机遇现叠加效应 多点支撑海洋新城
人民网日照9月20日电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决策,以日照为中心的东陇海地区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加快推进,莒县、五莲县列入革命老区重点支持范围,历史性地把日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蓝、红、金”三大机遇垂青日照,作为幸运儿,如何用好这三色,描绘出新形势下日照发展的新画卷?在认真审视自己发展资源的基础上,日照市通过强化政策环境、现代产业、港城互动基础等多点支撑,为海洋新城提供强大发展动力。
好的政策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从而可以加快一个地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因港而立、依海而兴,海洋和港口是日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早在2008年,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亿吨港口为依托、临港产业为支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顺势而为,在紧邻日照港的10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美国邦基等世界500强项目和威亚发动机、中储粮油等大项目纷纷入驻,并不断引发二三期效应,促进临港产业体系的完善。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抢抓蓝色机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双十·一城”工程;设立1.5亿元蓝色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排出160条重大事项、重大支持政策和307项蓝色产业重点项目,迅速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从两亿吨综合大港,到钢铁、石化、浆纸、粮油加工、汽车等临港产业园区,从日照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到鲁南日照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通关,从日照海洋公园成为全国首批建设的国家级海洋公园,到正在加紧建设的中心商务区,蓝色,正在成为城市的主色调;蓝色经济,正在使日照这个“港口之城”向着“海洋之城”转型。
今年上半年,日照实现蓝色经济增加值276亿元,同比增长12.5%,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蓝色经济占GDP比重为4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目前,日照正在积极争取对336和613两条省道线路进行调整,计划将山海路西延经陈疃、街头、店子集等乡镇与336省道在莒县城阳相接,将上海路西延经后村、黄墩、小店等乡镇,至夏庄与206国道相接。两条省道路线调整建设完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日照中西部的交通状况,使沿线区域更多更好地分享沿海靠港的便利条件,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轴。省道线路调整这一举措体现的是日照市突破县域经济,推动全域发展的理念,也为莒县、五莲抓好用好红色机遇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依托临港沿海,近年来日照市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量与质的“双提升”。
东港区的中心商务区、岚山区的金石沥青、莒县的文化基地、五莲县的潮白河、洪凝河改造建设等项目落地开花。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突显出各具特色“板块经济”魅力的同时,也为日照整体发展提供着源源不竭的澎湃动力。
强市之基在于强县。据统计,2011年,日照市2区2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总量的96.2%;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总量的71.8%。在全省116个县(市、区)中,五莲县、莒县分别位居跨越发展考核第1位和第5位,东港区、岚山区分别位列综合实力第20位和第47位。(路霞)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