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科学发展看黄蓝 打造三个增长极
过去的五年,东营人团结奋进,坚强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东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展望未来,东营充满着希望,特别是今后的五年,是东营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实施好黄蓝国家战略。这是国之大略、省之大计、市之大业,攸关东营的前途和命运。未来五年,东营将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今后五年东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重点打造三个增长极
为了实现目标,东营市将突出实施国家战略,着力建设黄蓝经济区。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蓝经济区是全市第一位的任务。
全市应抓住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全力向前推进,使之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强大引擎。要加快突破市属经济,重点打造三个增长极。中心城区,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发展环境,吸引聚集先进要素,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建成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奋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打造全省乃至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按照港区城一体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临港经济,突出发展生态化工业和临港物流业,促进重化工业聚集整合提升,打造重要的现代生态化工基地和国际物流港。要加快突破县域经济,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园区为载体,集中培植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突出优化产业结构
突出经济转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准入门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6%以上。稳步发展石油工业,支持胜利油田增储上产。
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培育特色集聚区、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促进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发展生态渔业、生态畜牧业、绿色高端种植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海陆统筹、有序开发、一体发展,提高海洋开发管理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刘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