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捞量居福建省第二 探寻石狮渔业大市的未来之路
记者 张军璞
石狮机动渔船数量为1254艘,占比不足全省渔船数量的4%,捕捞量却名列全省第二位。2009年全面淘汰“木船”,率先进入“钢铁船时代”。2011年,石狮渔业产值达31.3亿元,占泉州市渔业产值总量的三分之一,在石狮农业总产值中占比高达95.4%。作为全省现代农业(水产捕捞与加工)示范点、省渔业十强县市,在福建沿海掀起新一轮海洋经济热潮之际,石狮正从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步前进。
一位渔民的“传奇”
在鸿山镇东埔三村,生活着一位世代以打鱼为生的老渔民魏文清。别看他只是一位渔民,却居住着气势恢宏的乡村别墅,别墅内装修考究,充满现代气息。东埔三村支部书记邱金伍说:“老魏可是我们这里的传奇人物!”是的,老魏的故事折射出石狮渔业发展的脉络。
魏文清15岁那年出海打鱼,当时家中有5条拖网船,船并不大,在海里遇到大风大浪都很危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老魏现在的打鱼装备让很多人羡慕:5条木质拖网船变成了3艘铁壳的大船,每艘总造价都在1200万元以上,如今正建造一艘长57米的巨型渔船,1200马力,造价更是达到1800多万元,是石狮目前最大的民用船。
“以前最远是到台湾海峡捕鱼,现在捕鱼经常到钓鱼岛,价值100多万元的渔网撒下去,什么样的鱼都能网到,一次可以打捞250吨。去年我一条船的产值有1200多万元。”老魏说,“以前的网,如果鱼多太重,网往往会被挣破,网破鱼跑,变成前功尽弃,现在设备先进了,不用拉网,用传送带通过管道把鱼全部吸到船舱里。之前船上通讯设施落后,一般都是打鱼回来再联系买家,而现在船上通讯设施非常发达了,不管走得再远,都可以及时联系买家,等船靠岸,买家的运输车辆已在岸上等候卸货,省时省力又没有风险。”
鱿鱼运回东埔村后,村民进行粗加工。东埔村里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小型鱿鱼加工厂。记者日前在这些加工厂内看到,该村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我们这里每天加工的鱿鱼产量有10多吨,产品卖到国内的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国外的美国、日本、泰国、印尼、越南等国,我们东埔三村已经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鱿鱼集散地。”老魏的语气中流露出骄傲。
靠海吃海的魏文清成为众多渔民中一位传奇人物,造就其传奇的基石,则是惠农惠渔等利好政策,迎来了石狮渔业的快速发展。
多项政策助推渔业发展
“这些年,我们渔民能有这么好的收成,跟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昨天,祥芝镇祥渔村的渔民老蔡告诉记者。
近年来,石狮不仅全面落实国家渔业调整政策,而且结合实际出台地方扶持政策,减轻渔民负担,护航渔业生产。比如,石狮制订政策,专款补助台风期间及时返港渔船,切实降低渔民台风期间损失;专款补助开辟新渔场渔船,减轻渔民远洋捕捞成本。同时,做好渔业安全服务工作,为渔民安全生产送培训、送技术等。
“如果没有油补,这几年渔业发展不可能这么快,渔船更新换代也不会这么快。”受益于油补的渔民对这一政策是赞不绝口。渔业燃油补助是一项普惠性民生政策,也是迄今为止渔业领域覆盖范围最广、渔民受益最直接、资金规模最大的中央财政补贴政策。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国家为一线生产渔船发放油价补助,2010年以来,我市渔民拿到的油补资金达到6.16亿元,大大缓解了渔民们的压力。在渔业生产基础建设方面,市财政更是自筹7000万元建设祥芝国家中心渔港,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渔民节约台风期间停泊费用近千万元。
众所周知,渔业生产风险较高,不可抗因素也较多。减少渔民生命财产损失,既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益,又能保证渔区社会安全稳定。而为每个渔民系上“安全带”,近年来被列为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市对渔业保险给予20%的政策性保费补贴,再加上上级部门的补贴政策,每个渔工每年只需缴纳100多元,就可以享受到高额的意外伤害医疗费保险。可以说,这一“政府花大钱+渔民花小钱”的参保模式,让渔民出海作业感到心底踏实,从而大大提高他们作业的积极性。
出海作业渔工需要“上岗证”,这是对船民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检验。为了让渔民就近、就地培训,我市在全省渔业重镇成立了泰山渔船船员培训中心。该中心已经具备一级轮机和一级驾驶培训机构的资格,可承担全省辖区内相应的渔业船舶船员适任证书等级的培训和单项科目培训。也就是说,渔民在家门口就能培训考证。
渔业生产风险性较高,如何降低风险,提高生产效益,这是一道“必解题”。
高科技“护航”渔业生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关部门先后引进了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HF-1.1B型海防视频监控系统和船舶渔船民动态管理系统,将我市沿海纳入全天候视频监控,以加强沿海港澳口和船舶渔船民服务管理工作,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为渔船穿上“避撞防护服”——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能在电子海图上显示所有船舶可视化的航向、航线、航名等信息,达到改进海事通信的功能和提供一种船舶进行语音和文本通信的方法,增强了船舶的全局意识,避免船舶碰撞以减少人命和财产损失。也就是,一旦有船舶靠近进入警示范围,该系统立即发出警报声提醒注意避让。
监管用上“千里眼”——HF-1.1B型海防视频监控系统,是集雷达导引、扫描、跟踪、远程报警、红外监控和普通监控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全天候监控系统,配备了双视场非制冷红外热像仪、长(变)焦可见光摄像机和雷达,实现24小时对沿海进行图像记录和视频监控,并通过雷达对我市海域进行连续扫描观察,实现远距离、多方位的全程监控,能够有效地预防渔船海上失事,并为海上紧急救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海上作业有“记录”——船舶渔船民动态管理系统,由我市有关部门与石狮市精飞电子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完成,可实现过往石狮海域船舶、渔船民信息数据的储存,并可对船位进行监控与回放查看轨迹,从而形成对出海船舶、渔船民的动态管理。
自动刷卡签证——通过给每个渔船民制作“出海渔船民信息识别卡”,渔船民进出港时可直接在船载终端进行刷卡,终端会将渔船民基本情况、服务船舶等信息实时传送至系统管理中心,供管理人员看查调用,如船长在船载终端刷卡还将实现船舶进出港签证功能。
越界作业会“报警”——通过在管理平台海图上设置敏感禁航区,管理平台会将已安装船载终端的船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装有船载终端的船舶接近敏感禁航区,越界船舶的位置信息会被传送至管理平台记录并立即报警,管理人员便可通过电话等通讯方式提示船舶改变航向,避免被临检抓扣。另外,也能以声光报警方式及时提示越界船舶改变航向。
可以说,高科技在为石狮渔业发展“保驾护航”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供销一体”的运作模式
丰产不一定丰收,“丰产伤农”现象让农民在多变的农产品市场面前,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催生了“订单农业”。而今,在石狮沿海五镇,“订单渔业”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