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破除边缘化新思维重塑中国蓝色未来
海洋经济振兴亟待提升“蓝色国土”意识
钓鱼岛、黄岩岛——这些以往无法进入国人视线、或许将来也不可能踏上半步的远海荒岛,如今透过密集的媒体报道深入到中国人内心中去。近在眼前、踩在脚下的“黄色国土”无疑令我们珍惜,而远隔千里、荒芜隔绝的“蓝色国土”却一直在我们脑海中飘忽左右。
“从媒体角度看,如今对于‘黄色国土’的关注程度要远远大于对‘蓝色国土’的关注程度,海洋事业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社长姚军在山东日照参加中国记者“走转改”海疆万里行起航仪式时做出上述表示。
“蓝色国土”在我国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业绩。我国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1.
现在,从辽宁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江苏的沿海开发战略、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再到福建的海西经济区、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等,我国的海洋经济正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行走在发展快车道上。
根据国家海洋局
“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关注维护海洋主权、振兴蓝色经济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海洋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原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海洋理事会副理事长陈德鸿将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如今,中国的海洋经济存在增长方式依然粗放、海洋开发行为不够规范、海洋环境保护有待加强等问题,一些国家出于经济或战略考虑,大肆掠夺、分割、侵占我国海域资源和蓝色国土。
“特别是近期在我国与周边邻国之间出现的岛屿之争,更让我们看到,如果不加强‘海洋、海防、海权’意识,中国就会在很多涉及海洋事务的问题上吃亏。”82岁的陈德鸿将军在参加中国记者“走转改”海疆万里行起航仪式时说。
“破除边缘化,用新思维重塑中国蓝色未来显得极为必要。”姚军对记者说。而提升国民的“蓝色国土”意识则是振兴海洋经济、破除边缘化的首要任务。
由中国产业报协指导、《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主办的“走转改”海疆万里行大型新闻报道活动正是基于提升国民的“蓝色国土”意识而举办的。“蓝色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主题,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在当今政治经济条件下,这样的报道活动对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意义深远,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作用。”世界华人协会主席胡智荣对媒体关注蓝色经济给予充分肯定。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