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隘的日本海洋国家意识

来源:时事报告   发布时间:2015-05-20 18:14:51 

近年来,日本海洋扩张动作频频。先是在冲之鸟礁问题上“误报”得到联合国承认为岛屿;关于东海划界问题,即使在大地震之后也不放弃严密监视中国对春晓油气田的开采;尤其是南海争端发生之后,日本更是推波助澜,支持菲律宾,配合美国强调所谓航行自由;放话“购买”钓鱼岛的闹剧最近更是愈演愈烈。日本这些举措的动机无非是遏制中国的崛起,避免在今后的海洋权益划分和海洋战略配置上处于劣势。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日本近代以来形成的海洋国家意识在作祟。日本定位自己的国家为“海洋国家”,海洋国家意识深入骨髓,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海洋权益意识。海洋权益主要以海洋资源为主,意味着渔业、石油和天然气,海底的可燃冰、稀有金属等战略性矿产资源,海水本身还包含着铀、铬、锂等现代高科技产业所不可缺少的元素。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岛礁作为圈定专属经济区的基点,以获得尽量大的海洋面积控制权。日本单方面称,其领土面积虽然只是世界第61位,但是它的领海与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却达到了447万平方公里,是其领土的12倍,位居世界第6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洋大国。这些与它多年来对周边岛屿的蚕食鲸吞分不开,其中包括了对我国钓鱼岛的霸占和对冲之鸟礁的控制。

其次是海洋战略意识。海洋国家以海上贸易为立国之本,为了保护海上贸易通道,海洋国家都重视发展海上力量,建立强大的海军实力,获得或维持海上霸权。日本从幕末维新前后就开始置办舰船,以贸易立国,以海军强国,在历史上更与英美等海上霸主缔结同盟。2010年制定的新版防卫大纲明确规定了增加海上力量和在西南诸岛防范中国的内容。今天,野田内阁在战略选择上,再次强化日本的“海洋国家”定位,目的在于利用日美同盟,与周边国家争夺海洋霸权,特别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最后是海洋文化意识。日本维护海洋权益和制定海洋战略是以其海洋文化意识为背景的,日本之所以把中国作为其海洋权益的威胁和海洋战略的对手,原因是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对大陆国家中国的不信任。日本的海洋派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海洋文化崇尚开放和自由,而大陆文化则固守封闭和专制,他们认为日本虽然曾经接受过中国大陆的文化,但很快就摆脱了中华体系,接受了西方的海洋文化,并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民主国家。日本不相信大陆国家可以转型为海洋国家,因此不相信崛起的中国会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也就不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

总之,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是建立在海洋权益的扩大、海洋战略的敌视和海洋文化的优越感之上的。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中日两国,甚至日本与周边国家很难实现互信、合作与共赢。日本只有重新重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与周边国家建立海洋战略互信,放弃海洋文化优越感,才能在构建和谐海洋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利益。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