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科技创新推进转型跨越纪实:创新领航

来源:威海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15:35 

日前,山东荣成市召开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强调要更加鲜明地突出“科技兴荣”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转调”升级,深入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

“产业落后源于技术落后,只有撬动科技创新这一杠杆,才能跳出低端竞争的圈子,占领发展高地。”会上,荣成市委书记侯世超再次阐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强调了实施“科技兴荣”战略的必要性,进一步为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强产学研合作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高科技人才和高端产业项目引进,逐步改造升级传统低端产业,加快推进区域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强化科技创新、推动转型跨越之路上,荣成踏出了一串铿锵有力的足音。

畅通引智渠道

夯实科技支撑

7月22至24日,“第四届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成功举行。来自全国50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30家投融资机构的领导专家齐聚荣成,与企业展开现场对接,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短短三天便达成52项合作协议。

近年来,荣成市不遗余力地搭建平台,帮助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先后举办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船舶、汽车、保健食品等行业峰会。今年,荣成又进一步转变思路,变“跑资金引项目”为“跑院校争人才”,组织开展了“荣成企业全国百家院所行”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荣成企业借助上述平台,共与国内外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达成合作协议150多项,其中100多项进入产业化和实质性运作,催生了“海参机器人”、“海藻化工工艺调整”、“海参活性物质提取”等一批高端项目,为荣成市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增添了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荣成市始终把人才培养引进放在科技兴荣的战略位置。继哈理工荣成学院之后,今年该市又启动了总投资4亿元的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建设,着力培养海洋与渔业经济应用型人才,预计2013年一期工程完工,可容纳学生5000名。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开通服务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

为切实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荣成市连续多年召开科技奖励大会,对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进行奖励,每年投入近300万元财政引导资金,对全市企业的科研项目进行扶持补助。今年又先后出台了鼓励企业转型发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系列政策;10月份还将出台科技兴荣战略规划和实施意见……

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荣成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近三年来,高校院所共为荣成培养关键技术人才1200多名,研发转让新产品、新技术960多项,解决各类技术难题2300多个。荣成市还组建了由19名专家院士组成的科技顾问团,先后承担实施“863973计划项目34项,有5家企业参与制修订1项国际标准、16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15个产品科技水平处于同业前沿。

加大载体建设

促进要素集聚

记者在荣成经济开发区高端产业园规划图上看到,新能源项目区、精细化工区、科技研发区等板块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目前,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引进投资16.8亿元的沈鼓风机、8亿元的电动车产业园等16个总投资71.5亿元的大项目,年内基本填满。”荣成市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宏璞介绍说,“预计2015年一期1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后,将成为集科研、孵化、生产于一体的千亿产业园。”

园区是吸引技术、项目等要素集聚的重要平台。荣成市今年相继启动了经济开发区高端产业园、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等重点园区,规划建设成果孵化中试区、开放实验室、公共检测平台、公共设备研发平台、公共分析平台等创新平台,打造创新成果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区,搭建起产业升级和企业扩张的载体。

在此基础上,荣成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有研发平台建设,打造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器和转化器。泰祥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科技大楼,聘请了50多名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及技术工程人员,成立了“山东省海洋食品营养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证,先后承担国家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18项,主持制订了国内第一个“冷冻调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示范文本”。

在荣成,“依靠创新促转型”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都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27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家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组建了现代海水养殖和海参产业2家全国同业唯一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

发展高端产业

抢占产业高端

荣成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在特色优势领域发力。近年来,围绕蓝色和高端产业,逐步培植起海洋生物食品、修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机械、旅游、港口物流、能源石化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并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向产业高端迈进。

8月8,由黄海造船厂自主研发生产的“渤海翠珠”客滚轮举行了首航仪式。该轮可直接起降直升飞机,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装载能力最强的客滚船。作为一家老牌地方造船企业,黄海造船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特、专、精”的发展道路,其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滚船订单数占国内建造市场总份额的70%以上,多用途重吊船手持订单数全球占有量第一。荣佳电机集团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品空白,产品应用于一汽、二汽、首汽等12款车型;成山集团多晶硅切割丝项目,全球只有2家企业可以生产,价格是普通帘线的十倍……

在依靠技术引领企业走出低端的同时,荣成市还按照突出主业、突出主导产品的思路,全面实施行业龙头领先战略,着力培植一批单一产品、系列产品的龙头老大,通过推动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品牌的影响,使更多产品成为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和先导影响力的优势产品。

“预计到2015年,赤山集团鱿鱼加工系列产品产量将达到25万吨,居全球第一;达因制药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儿童保健和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好当家集团海参加工和提取物系列开发,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参系列化产品生产企业……届时,荣成市将在海洋生物、特种船舶、特种电机等20个系列或品种,形成技术水平或市场份额上的同业领先地位。”荣成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山向记者描述着各大产业的灿烂未来。

在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下,荣成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质量有效提升,“荣成制造”正迈步“荣成创造”,荣成经济全面转型跨越。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