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深潜怀有敬畏感”

“我对深潜怀有敬畏感”

来源:王 晶  赵建东   发布时间:2015-05-20 18:15:41 


唐嘉陵从海底归来


唐嘉陵展示从7000米海底获取的生物样品

前一段时间,杨秋云女士一直在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在电视上,她才能与远在大洋深处为揭开海底神秘面纱效力的儿子唐嘉陵见面。“你儿子经常上《新闻联播》,下潜深度都超过7000米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你有一个在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干大事情的儿子哟!”每当听到人们的称赞,杨秋云总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骄傲。

母子情深

个头不高、一口川味话的唐嘉陵是我国首批选拔的两名潜航员之一。从小向往大海的他,在大学毕业那年与海洋结缘,与深潜结缘。经过5年锻造,唐嘉陵已能独立驾驶“蛟龙”号下潜。他在4年的海试中共下潜24次,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

1984年,唐嘉陵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从小喜欢跑步、旅游和看书。在外公的悉心培养下,唐嘉陵从小就有着坚韧的性格。

外公现在还记得当年带着几个外孙去灵泉寺的情景。当天,他在山下买了40斤甘蔗,叫3个外孙轮流扛上山,结果年龄最小、只有9岁的唐嘉陵一声不吭地独自扛上了山顶!唐嘉陵倔强好胜的个性,给外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遂宁二中学习期间,唐嘉陵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随着高考的一天天临近,学习越来越紧张。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杨秋云经常到学校给唐嘉陵送可口的饭菜。唐嘉陵每次都不忘叫母亲一起吃,但杨秋云却总是笑笑说吃过了,那些饭菜是专门给儿子送来的。由于所送的饭菜量很足,几乎每次唐嘉陵都吃不完。令唐嘉陵奇怪的是,每回他想将这些剩菜剩饭倒掉,母亲都不同意。理由是他倒饭菜会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不好的印象,等她带回家去再倒。直到几个月后,唐嘉陵才知道,其实母亲给他送饭前并没吃饭,而他吃剩的饭菜都被母亲带回家,成了她的一次正餐。一天雨下得很大,杨秋云给唐嘉陵送饭时由于路滑摔了一跤。看到母亲一瘸一拐地回家,放心不下的唐嘉陵在母亲走后不久,特地向老师请了两小时假回家看母亲。结果,他却看到了母亲正端着一碗白饭,就着他吃剩的菜和汤吃得津津有味。看到这一幕,唐嘉陵的视线模糊了。他知道母亲要面子,怕母亲难堪,他没有惊动她,而是流着泪悄悄回到学校。

从第二天起,他告诉母亲在给他送饭前不要先吃饭,他要与母亲在学校共进午餐。看到母亲在太阳下晒得越来越黑的脸上挂着的笑容,目送母亲摇摇晃晃地踏着自行车汗流浃背回去的身影,多少次唐嘉陵都内心酸楚、无声哽咽……

“他是一个诚实用功的学生,平时言语不多。”这是唐嘉陵留给二中班主任老师的印象。2003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决定走出四川,去闯一闯“关东”。唐嘉陵最终把一封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了母亲手里。

看着这封承载着母子十多年心愿的通知书,杨秋云激动得哭了,她抱着儿子说:“妈妈一直知道你很出色,今天你终于证明了这一点!”

“妈妈,我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孩子,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直欣赏我……”唐嘉陵说。这十多年里,正是母亲的关爱成为唐嘉陵前进的动力。

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后,唐嘉陵去学校报到的第一站是北戴河,目的就是为了圆儿时看海的梦想。“第一次看见海,觉得大海真是浩瀚。八九月份来北戴河旅游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我在海边玩了好久。”唐嘉陵说。

笑傲深海

大学4年,晚自习后唐嘉陵总要去操场跑5公里,不论冬夏,风雨无阻。特别是冬天,他全副武装,跑完步帽子上都会结冰碴。2006年下半年,正当唐嘉陵为考研冲刺时,一则招收深潜试航员的广告激起了他内心一直以来对海洋的向往。

经学校初选,唐嘉陵与另外一位同学当年10月到青岛参加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组织的深潜试航员选拔。“当时一共来了16人,经过体检、体能测试和政审后,重点进行心理测试。我们一连4天,从早到晚,做了无数心理测试题,还有些动手实践测验。其间,考官还故意说你表现不好,这次测试将决定你是否明天要走人,给我们施加心理压力。”唐嘉陵回忆道。

2006年12月,对洋节日不大关注的唐嘉陵却将这个圣诞节铭记于心。“这天我接到了通知,说我顺利通过了深潜试航员选拔,有资格参加深潜试航员培训,当时心里真的特别激动。”他说。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唐嘉陵与比他大2岁的付文韬成为我国首批深潜试航员,并在“蛟龙”号深潜器设计单位中船重工702所接受培训。“刚开始我们学习一些基本理论课程,如船舶、液压、机械、电子和潜水器材料等知识。‘蛟龙’号是一个高科技装备,涵盖多个学科。虽然不要求我们与科研人员一样具备研发能力,但至少要懂得其中的原理构造。”他说。

2010年7月,由唐嘉陵、付文韬一起驾驶着“蛟龙”号下潜到深度为3759米的南中国海海底,系统完成了无动力上浮下潜、生物取样、侧浮侧扫等深海考查项目;通过机械手把一面五星红旗插到了3700米的深海,并在圆满完成任务后全程无故障顺利返航。

这一壮举为我国海洋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以及更大深度的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010年8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唐嘉陵听到电话那头母亲激动的哭声,眼泪也无声地落了下来……

从水池实验到江水实验,从海面实验再到正式下潜,在从国外学习归来的“蛟龙”号主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叶聪的带领下,两名深潜试航员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他们学习的场所就是仅能容纳3人的球体生命舱。“这期间,心理上确实出现过恐惧。我就一遍遍地想象自己处于下潜状态,细心回想操作流程,细数自己的操作动作。当熟悉以后,心里有了底,自然就不会再害怕。”唐嘉陵说。

“第一次下潜是叶聪带着我,只下到水下43米。”唐嘉陵笑着说,“但就是这样一遍遍熟悉,我不断向叶聪学习,逐渐向合格的潜航员靠拢。”

唐嘉陵1000米级海试7次下潜,3000米级海试10次下潜,多次作为主驾驶完成下潜任务,并成功下潜到3759米的海试最大下潜深度。“我在3000米级海试中成长最快,从二线的学习者逐渐变成了一线的主力,为5000米级海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顺利地从深潜试航员成长为潜航员。”唐嘉陵说。

“到了3000米级时,我们就迈出了一大步。”在半年后3000米级海试、总共17次下潜中,唐嘉陵参加了其中的10次,而付文韬则下潜7次。两个人共同驾驶深潜器,下潜至当时的最大深度——3759米。更让他激动的是,“通过3000米级海试,我们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海试组认可。我们具备了参加更大深度下潜的资质。”

唐嘉陵坦言,作为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潜航员,缺乏经验,只能慢慢尝试。“蛟龙”号在试验摸索中,对潜航员来说,同样如此。

在去年成功完成的5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海试中,唐嘉陵作为“蛟龙”号潜航员,创下3项纪录——独立驾驶深潜器创最大深度下潜5188米、最长水下工作时间9小时14分钟、海底最长行驶距离累计3公里,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到达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7000米的精彩

“向阳红09”船于2012年6月3日起航赴马里亚纳海沟,挑战深潜器7000米深度。唐嘉陵坦言:“我对深潜依然怀有敬畏感,这种敬畏感不是恐惧,而是促使我更加细心地去完成深潜作业。细节决定成败,海试需要的不是莽夫。”

6月19日,唐嘉陵终于可以在7000米级海试中一显身手了。这一天,他驾驶“蛟龙”号在海底工作3个多小时,获取海水样品和沉积物样品,并第二次刷新此前下潜深度纪录,下潜达到6965米。然而,当唐嘉陵下潜到6900多米的海底时,看到的居然与他想象的差距较大。

海底给唐嘉陵的感觉不是深邃,而是荒芜和贫瘠。海底下没有石头,也没有起伏。打开灯光,看到尽头都是平坦的,有像奶酪一样的沉积物,细细的呈黏稠和胶着状,颜色介于淡奶黄色和浅褐色之间。他驾驶“蛟龙”号轻轻一推,就会荡起一片尘雾。平坦的海底上有很多透气的小孔,似乎是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唐嘉陵完成了布放标志物、采集海水样品和沉积物样品后离开了海底。

6月27日,不甘心的唐嘉陵再一次驾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这一次下潜,取得的成果相当丰富。”唐嘉陵说。

在下潜之前,唐嘉陵与付文韬找了一些诱饵放到采样篮里。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一群一群的鱼儿向着潜水器游过来,还有像满天星星一样的浮游生物。“哇噻,我们被深海不知名的生物所包围。”唐嘉陵通过水声通信系统打下一串字,传回指挥部。

唐嘉陵小心翼翼地操纵潜水器进行坐底。此时,一只火红色的大虾似乎嗅到了诱饵的气味,从观察窗前游过来,一些小鱼儿也倏然游过。唐嘉陵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海洋生物,立刻兴奋起来。他将潜水器往前挪一挪、蹭一蹭,发现了一只乳白色的海参。于是,唐嘉陵先用机械手将采样篮的盖子打开,慢慢地把机械手伸出去,看准海参的位置轻轻放下去,抓住。然后,他把海参缓缓放进采样篮,盖住盖子,整个过程用时13分钟。取到生物样品,唐嘉陵喜出望外。

返回母船后,唐嘉陵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们介绍海底采样的经历,他时不时拿起样品瓶仔细端详,任凭别人不住地拍照。“‘蛟龙7000米级海试结束了,我虽然下潜过两次,但是还觉得不过瘾。不过,我专门从事这个职业,有的是机会为祖国做贡献。唐嘉陵满怀自信地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