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2000亿蛋糕山东欲享七成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24:01 

关键词: 海洋工程 装备制造业 省发改委 海洋仪器 我省
[提要] 3月23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后的第二天,青岛市举行蓝色经济区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船重工第七一〇研究所青岛海洋仪器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等落户青岛市高新区。青岛市先是引进国内船舶业巨头中船重工来青投资建厂,并与其共同在青岛海西湾建设大型造修船基地。
3月23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后的第二天,青岛市举行蓝色经济区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船重工第七一〇研究所青岛海洋仪器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等落户青岛市高新区。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将达2000亿元以上。而根据我省此前出台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指导意见,到2015年要实现15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意味着未来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总量可占全国七成左右。
我省海洋油气装备制造领跑全国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作为我省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记者了解到,作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近年一直领跑全国。
来自省发改委和省蓝黄“两区”办的信息显示,2010年,东营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石油装备企业达50余家,5亿元以上的20多家。目前,东营的石油装备总产值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主导产品陆地石油钻机占国内市场的26%,抽油机达到60%,石油专用管达到30%,抽油(电)泵达到50%,抽油杆达到25%,燃气发电机组达到80%,油田特种车辆达到30%。
此外,我省在海洋平台、工程船舶、油管制造等方面均有较好基础。统计显示,2009年,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规模以上企业150余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10年,全国交付的各类海洋平台10座,其中山东制造就占了7座。
对于未来几年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潜力,“规划”也作了描述:在以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为主的环渤海地区,重点培育三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具备总装建造、修理改装、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市形成产业集群
我省此前出台的《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到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七成左右;到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目前,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以青岛、烟台、威海、东营四市为主的几大产业集群,分别是以青岛海西湾为中心的大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集群、临港设备制造集群,以烟台为中心的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集群,以威海为中心的中小船舶制造集群,以东营为中心石油装备制造集群。其中,北海船舶重工的10万载重吨浮式生产储油船,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起重铺管船,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的固井设备等系列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记者从青岛市发改委了解到,在青岛,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已经成形。在海西湾内8平方公里的区域,已云集北船重工、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武船重工等一大批骨干制造企业,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随着董家口港区加速建设,海工装备制造业规模正在朝着千亿元产业集群迈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2004年以来,万吨以上客滚船中国建造了24艘,其中16艘为威海黄海船业建造。“多用途重吊船,全球70%在中国建造,中国的70%在我省黄海船业制造,我们已先后建造了40余艘2.5万-3.1万吨重吊船。”黄海船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我省有省级海洋科研教育机构30余个,海洋科技人员近万人,强大的科研技术力量造就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具备了做大做强海工装备制造业的主客观条件。比如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海油服建造的3座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垂直钻井深度7500米,最大可变载荷4000吨,因优秀的动力定位和安全性,成为我国建造的最先进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做大做强重在设备配套国产化
“尽管我省在国内占据着较为明显的基础优势,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依然处在起步阶段。相比新加坡、韩国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大国、强国还有较大差距。”山东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海洋工程的国产设备率不到5%;船舶配套产值占造船业的60%-70%,国产设备配套率却不到20%。因此,千方百计提高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配套的国产化,是该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青岛市先是引进国内船舶业巨头中船重工来青投资建厂,并与其共同在青岛海西湾建设大型造修船基地。此后,中石油、中海油、美国麦克德莫特等实力雄厚的海洋装备制造企业陆续来青投资,使青岛市海洋装备制造业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青岛市船舶海洋工程产业项目有70%以上具备国内先进水平,拥有造修船、船用柴油机、海洋工程装备、船舶电力推进等较高层次的产业链条。去年,青岛造修船基地、海洋石油工程基地、船舶海工基地已经初具规模,船舶海洋工程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东营市石油装备还不断走出国门出口创汇。2011年,全市共有石油装备出口企业49家,完成出口6.3亿美元,同比增长87.6%。出口石油装备产品近百种,涵盖了石油天然气勘探、钻、采、管输等多个领域。
“规划”提出,经过10年努力,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特别是随着我省蓝黄“两区”战略加速推进,位于蓝色经济区的青、烟、威以及蓝黄叠加的东营市,均将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纳入其重点发展的产业。可以预见,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快的发展阶段。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