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税港区: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强大引擎

来源:青岛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29:58 

记者从青岛保税港区了解到,自201011月运营以来,青岛保税港区充分对接蓝色经济区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战略,全力拓展保税港区功能。政策最优、高端集聚、带动发展的“高地效应”不断释放,有力地推动了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快速发展。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总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完成两期封关后,实际运营面积达到5.44平方公里,成为继上海洋山、重庆两路寸滩之后,运营面积全国第三的保税港区。

据了解,通过不断的先行先试,保税港区特有的税收政策优惠、进出境手续便捷、贸易管制宽松等政策功能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专家测算,目前保税港区通关时间由3天缩短至1天甚至更短,单个集装箱物流成本下降50%左右。

物流业成为受惠最为直接的产业。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保税港区累计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过千万标箱,其中今年一季度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3011万吨,同比增长26.57% 集装箱吞吐量25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89%。已有18家国际知名航运公司与青岛港签订中转协议,2011年集装箱中转量突破100万标箱,中转箱量增幅达50%以上。仅此一项可为港口产生25亿元的收益,为青岛带来近200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与此相对应,临港保税仓储业发展势头迅猛,仓储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2011年出入库货运量超过全省总量的一半,吸引20多家国际航运巨头在保税港区设立区域性分拨中心。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速集聚。依托政策和港口优势,保税港区大力发展天然橡胶、棉花等大宗原材料进口业务,创新“美元挂牌、保税交易”模式,搭建起一批大型现代流通市场平台,并积极推进以电子交易为平台的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发展,形成了以橡胶、棉花市场为龙头,带动矿权矿产品交易、化工品、油品、有色金属等其它专业市场齐头发展的特色市场产业集群。目前正培育探索黄金市场、金融市场发展新模式,搭建国际再生金属资源交易市场、贵金属交易中心,积极筹建国际纺织品和盐业市场。2011年市场集群交易量共计5709万吨,交易额940亿元。

开放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依托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保税港区集中建设了中煌国际、国融融资租赁等一批高端服务平台,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6%。同时,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松下电子部品公司增资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将建成世界一流、松下集团全世界最大的电子部品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成效显著,青岛澳科仪器有限公司、青岛和美饲料有限公司、青岛威龙卡特管道系统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保税港区共引进益海嘉里、中铁物资、中橡国际等4个世界500强在内的项目415个。

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深化。通过建设保税港区功能区等多种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保税港区加强与潍坊、东营、临沂、德州、胶南等地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不断强化辐射带动能力。正在建设的“保税”飞地和功能园区,勾连蓝黄两大战略,极大地拓展了青岛港口腹地,促进了保税功能与经济腹地优势互补。

据了解,下一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新区规划在青岛保税港区9.7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产业配套区,构筑胶州湾片区、董家口片区两大保税功能拓展区,总面积将扩展到约110平方公里。保税港区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出口加工、研发、展示、检测维修等功能,将得到更为充分地释放。(段晓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