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种种食鱼中毒不可大意

对种种食鱼中毒不可大意

来源:佚名   发布时间:2015-05-21 03:41:31 

①高度警惕河豚鱼中毒

有毒鱼类上千种,在我国危害最大、名声最坏者首属河豚鱼,每年都有中毒死人的报道,人们对它望而生畏。其实这只是片面的认识,还应看到它的另一面。河豚鱼在日本名望最高,是昂贵的上乘佳肴。其毒主要在内脏、血液、生殖腺、籽及卵巢、鳃和皮肤里。只要剔除清洗干净,其肉不仅无毒,而且特别鲜美;腌制过伏的于品,毒素也会消失。所以食河豚鱼关键在于剔摘清洗干净,来不得半点大意。中毒症状是舌唇手脚失去知觉、恶心、呕吐,继而全身麻木、瞳孔缩小、血压下降,很快窒息死亡。发病很快,稍有延误,抢救便十分困难。

预防鲐鱼中毒

鲐鱼只宜鲜食,如发现其眼睛变红、肉质松散,就应加盐腌成干品;如大意食之,就会中毒。中毒症状是:呕吐腹泻、头晕乏力;有的人出现皮肤过敏,生出红斑点等症状。预防办法:鲜食前,可用30%的盐水渍泡12小时,或用61—101浓度的食醋溶液,将鲜鱼渍泡一小时后,再烹调食用,则安全可靠。

食鳖也须防中毒

食鳖除了须忌相克食物和药物外,有些鳖本身也有毒素,不能食。《尔雅》中云:3只脚的鳖称能鳖,其肉有剧毒,不可食。

预防鲨鱼肝中毒

鲨鱼肝富含脂肪,是生产鱼肝油的重要原料。但鲨鱼肝中的脂肪,多为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容易与其他物质结合而形成鱼油毒。所以,人们若鲜食鲨鱼肝过量,也会引起中毒。一般在食后l—6小时发作,其症状多为眩晕、头痛、面部及四肢浮肿、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无力、体温升高,症状可持续1—2天。

预防鲅鱼肝中毒

鲅鱼肝与鲨鱼肝一样,其脂肪酸也会产生鱼油毒。少量鲜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稍有过量,便会引起中毒。其症状除与鲨鱼肝中毒相似外,还会出现口渴、舌干和剥脱性皮炎(在手腕以下、脚踝以上皮肤脱),严重者还会脱发、脱眉,病情可持续l2周。

预防青鱼胆中毒

青鱼胆经过泡制可以人药。但民间有生吃青鱼胆可以“明目”的错误说法,为此曾多次发生中毒事件。经临床观察,中毒症状初起多为急性肠胃炎,最后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预防刺巴鱼中毒

刺巴鱼属青皮红肉鱼,有独特的鲜味,但体内含有秋刀鱼素和组胺等物质,鱼若不鲜这些物质含量越高,食后越易中毒。所以这类鱼如若不鲜,就应腌制。鲜食以清蒸、红烧为宜,不适于干炸。烹调时加30雪里红,高温烹调时间可长一些。

预防泥螺中毒

泥螺又称黄螺,含有某些对日光敏感的物质,过量食之,经日光照射会引起日光过敏性皮炎,俗称螺蛳疮。主要在裸露的面部、颈项、手足等处发生局部性浮肿,皮肤潮红,有麻木感,之后额、颊、鼻尖、指甲等处出现瘀点或瘀斑、水疮、血疮、溃烂,并有发热、头痛、厌食等症。

预防鱼卵中毒

湟鱼、斑节唇鱼、鲶鱼等的鱼卵,食后都有发生中毒的事件。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严重者有的瘫痪。

预防八目鳗中毒

八目鳗产于东北地区的河川中,其血清及皮肤粘液含毒,一般煮沸也不易破坏,成分尚不详知,误食可引起严重的出血性痢疾。

预防红带织纹螺中毒

红带织纹螺的有毒成分,类似河豚毒素,食后半小时感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唇舌发麻、四肢麻木,甚至呼吸急促、困难,严重者病变死亡。

预防古怪的食鱼中毒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生长在珊瑚礁上的鱼,食后能使人腹泻、呕吐、头痛乏力、皮肤过敏严重。有的病人分不出冷热,甚至对热物觉得是冷,对冷物感到滚烫。有的病人连喝开水都有头痛感,淋冷水浴觉得烫头皮,而且脚部奇痒难忍。

吃无毒的鱼也会中毒

据资料介绍,二战后,一些饥饿异常的人,从集中营出来后即大吃鱼肉,想迅速恢复身体,然而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补好身体,反而丢了性命。据证实,这些人死亡的原因,并不是细菌性食物中毒,而是突然饱食高蛋白食品,导致高蛋白分解出大量的氨,从而中毒而亡。这并不奇怪。俗语说:美味不可多用。”高蛋白食品虽然好,但对人体所需来说,并非多多益善,多反而有害。特别是较长时期处于饥饿状态和肝功能低下的人,由于他们的肝脏对氨的解毒功能非常微弱,大量食用蛋白质后,便会使血氨增加,并扩散到脑组织中,使脑组织代谢发生障碍,导致昏迷,重者死亡。

预防一般性中毒的方法是:食用带有一般毒素的鱼,可在炖鱼时放一把绿豆或绿豆粉条;或放几朵“十朵花”(又名蜀葵花)或叶皆可;或吃鱼时喝绿豆稀粥,都可有效预防。一旦发现中毒,有条件的应急送医院,只有那些轻微中毒者,才可用民间验方治疗。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