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共话蓝色经济 山东各市纷纷亮出蓝色规划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31:25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共话蓝色经济。

“蓝色经济大家谈”到本次已经举行了三届,从去年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认识和观念上又有新提高,实践上又有大突破,一个又一个大手笔、大动作频频出现。俯瞰半岛地区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区域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蓝色经济区建设已经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628日,2012“蓝色经济大家谈”现场,围绕“科技·产业·竞争力”主题,院士、市长、企业家畅所欲言,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献计献策,为我省海洋创新、海洋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青岛 做好科技创新排头兵

628日上午,在2012“蓝色经济大家谈”地级市论坛中,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就青岛在科技创新上如何当排头兵和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力低的问题给出了精彩回答。

王广正说,青岛市要成为全省科技创新排头兵,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造“蓝色硅谷”。“在蓝色硅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平台建设,我们在这个平台建设中分了三个层次。”王广正说,在打造国家级平台上要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第二个层次的平台,就是打造20个公共平台。”王广正说,在这些平台的建设上市里要提供很多支持,这些平台是面向全国的。第三个平台就是依托现有科研机构来打造专用平台。“我们要给这些平台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提供融资方面的一些支持。”在三个系列平台外,再有一些企业平台。王广正说,对微小企业家只要所做课题是高水平的,是世界前沿水平的,就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各个院所和高校的平台也是对社会开放的。”科技成果转化力比较低的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针对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王广正说,科技成果转化这件事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市场行为,转化的主体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靠科技型的企业,从青岛来讲,科技型的企业确实数量不太多,特别是科技型的小企业,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这个从青岛来讲就更少了。从市委市政府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就要花一些大的力气,使青岛能够有一批科技型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的小企业能够涌现出来。因此,我们提出来要建设千万平米的孵化器。把这些事做好了以后,将为我们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很多的机会。

“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科技工作者愿意创业。”王广正说,领办科技型企业的主体就是科研人员,但是他们的内心往往有一些纠结,万一出去以后经验不足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科研院所都不错,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因此我们要在这些方面有好的政策,最大限度地鼓励科技人员持续创业,给他们提供降落伞、保险绳。这样就会有一批科技人才创业领办科技型的小企业。

东营 始终坚持高效生态定位

“东营作为山东全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地级市,它又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所以在它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始终坚持高效生态的定位,这也是国务院对东营规划中的定位。”东营市副市长杨梦斌如是说。

“要做到高效生态,就东营来讲这些年也做了一些探索。”杨梦斌说,东营在总的指导思想上要黄蓝融合、海陆统筹、立体发展。“就是要积极培育生态的产业,来建设生态的环境,包括生态的生活。”对此,他也提出要实现这些目标,科技的强化、科技人才的支撑是关键。“只有依靠科技的创新才能实现整个城市的转变和整个产业升级,才能确保实现高效生态,按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这样一个新型发展目标的要求。”

“具体到科技创新 ,政府要做的工作很多,就实际操作来看主要有几点。”杨梦斌说,第一是要做好创新平台的建设。杨梦斌说,这几年东营经过努力也创建了一些平台,包括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等,有一些创新平台是逐步参与创建的,下一步要真正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第二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这个经常讲,但是真正落到实处需要政府努力促进。”杨梦斌说,从民营企业来看,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山东省48强,东营占了10个。

滨州 投资35亿元建滨州港

滨州是黄河三角洲重要城市。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滨州人,滨州市人民政府特邀咨询王保民可谓是滨州经济发展的一个见证人。提起滨州的现状和发展,王保民提到的未开发利用土地和港口建设,无一不体现着滨州速度。

“滨州这个地方,未利用土地这个资源特别丰富。”王保民说,在这方面滨州重点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措施就是市场化运作,来开发利用这片土地,按照政府主导的原则,我们依托滨州市的土地管理中心,让它来负责具体的开发利用资本运作。”在这个方面,滨州从200多万亩当中划出了27.7万亩作为飞地实验园,让工业用地非常紧张的地区去开发建设,实行的办法是先使用后核销,在这个方面应该说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这是一个方面。

和青岛、威海和烟台等港口发展快速的城市相比较,滨州的港口建设应该说是比较落后的。王保民说,近几年来,滨州作为济南都市圈最近的出海通道,从这个角度全力建设滨州港。“最近几年我们投资了35亿元来建设这个港口,到目前为止17公里的防波堤已经完成,3万吨的泊位上半年投入运营。”王保民说,下一步滨州想把原来的滨州东风港和几个河口的码头统一整合,把它纳入港口集团,统一加大利用。

潍坊 产业融合已有良好开局

“潍坊的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当中的定位,国务院批复山东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当中所确定的,潍坊是山东蓝色经济区的骨干之一,也是连接主题区和连接区的一个枢纽。”潍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白峰说,它担负着蓝黄叠加、功能交互的作用,潍坊市全域1.63万平方公里纳入了蓝色经济区,九个县市区,沿海又纳入了黄海三角洲高效生态区。这种国家战略的支撑就决定了潍坊这种定位,我们把它规划成一带,118公里海岸线,5000平方公里的版图。中心六区,四个行政区加上高新区和保税区,打造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半小时经济圈一体发展的中心区。

“以潍柴动力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现在要向海洋装备制造发展,再一个涉海的职业教育创新,潍坊是有基础的。”陈白峰介绍,山东省在全国首次把潍坊确定为沿海职业教育发展试点区,这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一个重大的战略点,最后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个重要的增长极,这就是我们潍坊在真正蓝黄交互、功能叠加当中一个战略的定位。

“潍坊在产业融合当中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陈白峰说,这种融合不是单个企业的叠加和辐射,应该是观念的先行,区域的融合,产业链条的上下配套延伸,尤其是规划引领的融合。

威海 积极推动城际铁路工作

不仅是产业的融合,地区之间发展的融合也不容忽视。威海市副市长张波在谈到青烟威一小时经济圈时表示,青岛作为硅谷城市,作为蓝色经济的龙头,如果城际铁路修好,对威海来说影响非常大,所以威海市政府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青岛在科技实力、人才方面比威海都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作为威海我们也有自己的条件,一个是威海有1000里的海岸线,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海岸线非常长 ,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张波说,威海气侯环境特别好,被评为联合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这是威海最亮丽的一张名片。而在自主创新方面,威海本身科技力量不是很强,但它把很多的大学和国家院所的科技力量为自己所用,企业投入了资金支持项目并将成果转化到自己手里。“就是这种方式使得威高从一个很小的2.5万元钱起家的企业发展到年生产值达到100亿元的企业。”

“威海连续做了四年的自主创新年,鼓励企业积极创新 。”张波说,将来威海会积极与青岛对接,威海也会在蓝色经济区,在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下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此外,她还谈到,在政府的层面上要做文化的宣传教育,使我们的企业家、学生和政府官员有创新文化和海洋文化才能更好推动蓝色经济的发展。

■链接

各地市一年来蓝色成就

青岛

蓝色硅谷实施“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作为蓝色硅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该区域将重点建设海洋生物与医药、涉海高端装备与节能环保、新一代电子与信息三个新兴产业功能区。

东营

东营将突出抓好30个重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生态绿化 、湿地修复、海洋生态保护等工程,突出抓好生态林场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此外,重点打造中心城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三个增长极。

烟台

烟台提出了构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发展格局战略部署。“一极领先”指依托高新区、牟平区、芝罘区、莱山区、保税港区滨海区域和岛屿,规划建设600平方公里的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所谓“多极崛起”是指重点建设南部丁字湾新区、北部龙口湾临港高端制造业聚集区、西部莱州临港产业区和长岛休闲度假岛。

潍坊

潍坊制定了《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并由此确定了“一带、一体、两翼、多点”的总体布局。“一带”就是把北部滨海地区作为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和核心带动带;“一体”,就是以潍坊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为主体,重点发展高端产业;“两翼”,就是以诸城和高密为东翼,以青州和临朐为西翼,加强与青岛、日照和内陆地区的联系互动;“多点”,即以各开发区和重点园区多点支撑,加快向海洋产业、高端产业转型。

威海

威海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先后与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4家高校院所结成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成立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海参产业等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规划建设了威高集团以高端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园区等“十大高端产业聚集区”;采取银企合作、设立科技支行等方式,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

日照

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式批复在日照建立“ 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目前,为了尽快启动“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日照市已征集有关与蓝色经济建设相关的外国专家需求项目 100多项,提炼出针对性强的蓝色经济重点项目53个,2012年计划重点启动蓝色经济项目有10个。

滨州

滨州着力构筑“一核、两翼、多节点”的蓝色经济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高端产业聚集区、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黄河三角洲湿地原生态旅游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的增长极。(马正拓 高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